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全面优化素质教育实施环境,努力实现“五个一流”的办学目标,即具有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育质量,从而使素质教育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师生之间、科研实验之中协调发展。
改革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重组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限定学生课时总量、控制学生作业量的前提下,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智力发展特征出发,开设每节20分钟的微型课,是我们在办学过程中的大胆尝试。在充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校改造原有学科,增强学科综合性,创设新的课程,将小学《自然》、《社会》全面改造为综合课程《自然科学常识》,《社会教育常识》,在小学一年级设立英语口语课和电脑课。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教材的改革也同步进行。一批力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且体现综合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探究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等各学科20个模式先后研究成熟。这些改革使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主体意识明显发展。
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互渗透,一起构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我们在大胆尝试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建立一些艺术、书画、文学、合唱、舞蹈课程或团体,举办定期艺术节、歌舞节,使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在愉悦中得到了熏陶,在训练中得到了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在立足学校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积极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形成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一方面,应大力改善校内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以各级科研课题为载体,逐步确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优化教师素质为关键,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科学管理为保障,增强经济实力为基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素质教育关键在教育者的素质。学校应运用有效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尝试用制度管理规范人,用心理疏导平衡人,用奖励机制激励人,用教育科研锤炼人,用继续教育培养人。教育科研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能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升。为此,我们通过确立“新世纪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课程实验研究”这一科研总课题,下设“小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化模式研究”、“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化研究”等十多个科研子课题,在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评价体系制定等多方面进行实验,取得丰硕成果。通过课程安排、课外活动以及对教育者素质培育等方面的有益尝试,为优化素质教育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