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村是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城镇的一个普通村落。近几年来,由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科的博士工作站落户这里,使赵家村成为科研、生产示范和经营三位一体的农业精品示范园区。
面对生产实际,依托赵家村的博士工作站,沈阳农业大学的果树学科科研课题源源而来,科研成果迅速就地转化,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发展。
走进赵家村,远远就看到占地近30公顷的农业精品科技示范园。果树成荫,郁郁葱葱,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博士工作站就坐落在科技示范园里。进入博士工作站,宛如来到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研所,设备先进的实验楼、培训楼、植物组织培养室、恒温冷藏室,教学、科研条件堪称一流。科技示范园里,各种优质果树枝繁叶茂。
为何在赵家村建立博士工作站?吴禄平教授告诉记者,1999年春天,他应邀来赵家村考察,长城镇科技副镇长兼赵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维业对他说,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3万余株果树,目前这些果树已经老化,希望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帮助村里改造老果树,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果树品种。吴教授也想在农村建立一个教学和科研基地,赵家村果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正是他研究的课题。当他提出想在赵家村建立博士工作站时,王维业喜出望外,当即表示,赵家村承担博士工作站建设的一切费用,为前来工作的专家和博士生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便利条件。经过协商,赵家村投资500万元,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共同建设“旅顺长城博士工作站”;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将“葡萄保护地当年栽植当年丰产”、“草莓立体连续高产”、“盆栽果树”等成熟的科研成果先期带到赵家村示范推广,其他新的科研成果优先提供给赵家村无偿使用。
得知博士工作站落户赵家村,大连市科委和旅顺口区政府予以大力支持,有关部门为博士工作站提供项目研究经费资助,并给每个博士生1万元研究培养经费。
当年11月,“旅顺长城博士工作站”建成,2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轮流来此教学和科研。这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一个建在村一级的博士工作站,它开辟了一条高等农业院校深入农村基层,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新途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业高兴地对记者说,农民是博士工作站的最大受益者。目前,由博士工作站和赵家村共同建设的农业精品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有生产能力200万株的工厂化组培脱毒苗生产中心,年贮存果品150吨的冷库,年饲养量1200头的现代化养猪示范场,以及可同时进行10项研究用的5600平方米日光温室。此外,还建成了面积达25公顷的果树新品种引进和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引种了国内外最新果树名、特、优品种100多个。博士工作站为赵家村及周边地区举办了几期果树技术培训班,前来科技示范园参观学习的农民有1万多人次。仅今年春季,博士工作站就向当地农民提供了5万余株优质果树苗。博士工作站通过示范园将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带动了整个长城镇和旅顺口区的果树生产。
在博士工作站办公室的墙上,一块科研项目示意板引人注目,上面标明了工作站正在进行的9个创新研究项目的名称、参加人员、工作内容和达到指标。吴禄平教授介绍说,这些项目既是当地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学科研究中的前沿项目。博士工作站落户农村,使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增添了一个校外基地,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感触颇深地说,果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仅局限在校内搞学科建设是困难的,必须走出校门。必须从单纯追求发表论文和鉴定成果的多少转向果树生产的现实,瞄准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取得社会承认,人才培养才能从注重知识型转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赵家村建立博士工作站,不仅为科研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也使许多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
目前,博士工作站开展的研究课题有十多项,校外基地使创新研究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又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为学科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