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保持长盛不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记述了一个地处苏北小镇的大型煤电企业,靠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以及增强职工的凝聚力;靠脚踏实地、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30年不亏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碧波浩荡的、汉刘邦故里江苏沛县境内的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个“沪味”十足的小镇,镇上的居民大都是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和家属。这个下辖4对煤矿、3个洗煤厂、2个电厂、1条铁路运输线的大集团已成为当地人生活的轴心。在苏南人眼中,苏北人是粗的,然而许多南方人来到这儿后,却感觉处在苏北的大屯煤电集团颇有点上海企业的味道,挂着上海牌照的汽车,做生意时的精打细算,处处都显示了企业的“精明”。
沛县的老百姓常说,有这么一个大企业是咱县的福气,大屯煤电集团去年交给沛县2.1亿元的税收,这意味着即使沛县所有的工厂不冒烟,只靠大屯煤电也能支撑。过去这里贫穷落后,交通闭塞,没有铁路,没有电。自从大屯煤电集团在这里挖出第一锹煤时就改写了这里的历史:有了煤,没法运走,他们自己修了铁路;没有电,他们自己造电厂发电。大屯人就靠着煤和电发了家,致了富,微山湖畔从此不再静悄悄。
在人们的印象中,煤矿总跟危险、死亡、脏乱差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但当你走进大屯煤电集团的几座矿井时,你会感到这里不是煤矿而是花园,充满着阳光、绿色、文明与祥和。姚桥煤矿、孔庄煤矿、徐庄煤矿、龙东煤矿四座煤矿散落在微山湖岸边。越来越完善的现代化综合采煤机逐渐将工人们从繁重不堪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作中“蓝领”和“白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过去只有刨、挖、扛、抬等简单劳动的煤矿变得像精密仪器一样复杂。在这里,你会由衷地感受到高标准的现代化管理调动着管理者潜在的智慧和干劲,无论市场有情还是无情,只要有科学的管理,就能够站稳脚跟。
同样的市场,同样的产品,同样的职工,唯有不同的管理,结果就截然不同。大屯煤电人高擎管理的大旗,向管理要产量、要规模、要效益,在企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作出了大文章,令同行刮目。
大屯煤电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管理。经过30年的建设,如今已拥有固定资产37亿,职工2.7万人,并且自投产以来年年盈利,令同行拍手叫好,大屯人说,这里没有“绝招”,除了严格管理还是严格管理。
他们采用成本倒推法,把市场的压力引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由市场认可的产品价格和事先确定的利润目标来逆向推算成本费用,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队,每个人。精打细算是大屯人管理的法宝。1999年是大屯的“管理效益年”,他们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发展,推动企业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在坚持倒推成本的同时,选择经济合理的采煤方法、支护形式,全年共从成本中挖潜6500万元,初步构建了大屯特色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龙东煤矿对采掘区队成本实行审计,各项经济活动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铁路管理处将各岗位的工作全面细化、量化,根据工作计划分别提出每个岗位、工种的各类费用预算;设备租赁分公司实施购修比价;供应处对大型设备、常用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大屯煤电集团处处体现出“管理出效益”。
大屯煤电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内部市场经营机制,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建立内部经济往来关系,改革内部的价格体系。自己的煤矿生产的煤以市场价格卖给自己的发电厂,发电厂发的电再以市场的价格卖给各用电单位。为了理清理顺这种运作机制,他们成立了价格管理和仲裁委员会,分别对材料、配件、修造、服务等项目进行定价,先后制定了一万余种内部产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各个单位、公司都成立了会计服务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细化了核算内容,有效地调动了车间、区队的积极性。大屯电业的电价要比市价低一毛5分钱左右,问及原因,电厂的尤云根书记说,虽是“一家人”,也要“明算帐”,自家人也没有什么优惠,市场上的煤价是多少,电厂就以多少价位购进。成本主要降在运输上,一吨煤从煤矿运到电厂顶多运费3-5块钱,而其他的电厂可能就要高出10-15块钱左右,电价的低廉,是从运费上省下来的。
在铁路管理处采访,才知晓这个企业自己修建、运营的“小铁路”,其中的设备先进程度也只有京九线能比,全过程均微机操作,没有人工搬岔。不仅运货、运煤,而且还承载客运,完全按照国铁的一套运行机制管理,甚至已经超过国铁标准。当问及铁路处工作的一名职工的收入时,他喜不自禁,“比国铁还高”。耿总会计师介绍说,以往,租来的车皮从空车进来,到煤炭拉出去,要停靠44-48个小时,而自从企业实行成本倒推后,空车只要一进站,工人跟着“紧倒腾”,车停人不停,“开进来拉出去”在车站里停留的时间缩短到13个小时。按照一个车皮一小时3块3毛钱的租用费计算,每年980万吨的运量,一年下来就节约了1100余万元。
经营管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产品的质量。煤好煤差要看它的成色,杂质多不多,矸石的含量是不是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大屯人说,同样的商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服务。大屯煤电人正是针对“价格、质量、服务”三点,抓好管好,并努力做到“严、细、实”。“严”就是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物资采购招标议标制度、内部分配改革制度,认真整顿地方用电,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等。“细”,就是管理的触角要细,做到滴水不漏,从井下生产一线到地面后勤辅助;从工作面到职工食堂,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有管理制度,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每项制度都要有检查,有考核,有责任人,有奖罚措施。
作者日记:(6月5日)
说起来让人感到十分惭愧,在江苏待了6年,我竟然没有去过大屯煤电集团,问起许多同行,大家都说知道这家企业,但几乎都没有去过。这倒不是说自己手懒,更不是这个企业不起眼,而是因为这个企业多年来默默无闻,多干少说,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路,做着自己的事。
这次萌发到大屯煤电集团采访的念头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不久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淮安市召开“苏北发展工作座谈会”,会上沛县县委书记李荣启的一段话,深深打动了笔者。李荣启书记在会上谈了足足40分钟,竟然用大量的篇幅在谈大屯煤电集团的事,这令笔者很感慨。他谈话的中心意思是大屯煤电发展速度很快,内部管理很好,不仅是沛县的税收第一大户,也是徐州市的利税大户。这家企业即将上市,作为当地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做好该做的事情,有义务关心和支持这家企业。李荣启书记的话激起了笔者对这家企业的采访兴趣。
6月5日这一天,我们凌晨5点便从南京驱车北上,10点钟到达徐州,然后再北上近百公里到了徐州最北的一个县——沛县。沛县的县城很漂亮,我们穿城而过又走了10多公里,大屯煤电集团就显现在我们面前,一眼望去,俨然一座大城市。集团公司董事长曹祖民在进入集团的路口等候着我们,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让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劳。我们初来乍到,曹祖民董事长简明扼要地给我们介绍了集团的特点:作为国家大型企业,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建矿30年来从来没有亏损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结构合理,煤电运一体化综合经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二是30年来始终没有放松过严格管理,而管理中最大的“法宝”便是精打细算,“企业无小事,件件关大局”,于是企业形成了很好的传统,大到生产经营的大政方针,小至街道卫生、办公用品管理都有规章制度。曹祖民对管理的理解是:“管”就是要管好人才,管住资产,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运行机制,靠制度与机制约束人。“理”就是理顺职工情绪,理清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思路,树立全新的理念。这种“管”与“理”的结合,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三是铸就了良好的企业精神,30年来,无论领导班子怎么变,职工怎么换,以企业为家、以工厂为荣的精神没有变,职工的凝聚力与日俱增。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当天下午,我们便到其下属的姚桥煤矿、大屯电厂、中心洗煤厂以及铁路管理处采访,所见所闻的确令我们感动。
说不清是激动的原因,还是过于疲劳,晚上住在大屯煤电集团招待所,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没有常盈的企业,没有常胜的将军”,但大屯煤电集团竟然30年从未亏损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下午采访和参观的企业,一遍遍在脑海中回放。
姚桥煤矿偌大的办公楼找不到一片随手丢弃的纸屑,而且全矿禁止在办公区吸烟。这样硬性的规定,竟然一件件落到了实处。
铁路管理处花团锦簇,就像一座花园,职工个个精神焕发。
中心洗煤厂看不到一点煤渣,没有任何跑冒滴漏。洗煤的水清澈见底,循环使用。
大屯电厂为了降低成本,30年前的一台发电机组仍然在使用。机组保养得干干净净,却没有一点陈旧的感觉……
我一直在想: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到这个份上,能不出效益吗?
企业只有站在战略高度,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呼风唤雨”。企业竞争力是以比对手更具吸引力的产品质量、价格等因素来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而要取得这种能力,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大屯煤电人正是抓住了技术创新这个纲,才使得企业产业链走上良性互动。倘若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的探索,那就是:技术创新是个纲,纲举目张。
对于一个煤电企业来讲,技术创新的焦点在于: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如何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大屯煤电集团有效地抵御了市场的冲击,保持了自己的盈利水平。仅靠倒推成本、挖潜降耗降低成本的潜力毕竟有限,靠技术创新才是根本。他们对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织,通过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投入,提高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技术创新也是大屯煤电集团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他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势头,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提起煤炭这个传统行业,似乎与高科技不相干,到了大屯煤电集团采访才知道全然不是这种概念。小煤窑、小煤矿为什么总是事故频发,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高科技、现代化的监控手段,没有保障生命的现代化作业平台。近两年,相当多的矿区突破难采煤层综放开采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构造复杂的较薄厚煤层对采用轻型放顶煤支架有强烈的需求。但我国近10年来仅生产一种类型的轻型放顶煤支架,而且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大屯人同中国矿业大学联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轻型放顶煤支架。由于这种支架具有高产、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受到煤炭系统各企业广泛的重视。在矿井里搞技术创新就应该把人放在首位,就是把工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大屯煤电人就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保证了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15人的安全生产先进水平。
大屯洗煤厂通过技改流出了清澈见底的水,让当地的老百姓喜笑颜开。他们采用各种措施,使原来每年可以洗原煤120万吨的能力提高到现在的405万吨,不仅每吨煤的附加值增加20-80元钱,而且大大降低了商品煤的灰分、硫分和含矸率。洗煤厂实现洗水闭路循环,洗煤后的污水进入浓缩池经过沉淀、滤净后,再回到洗煤车间。近几年大屯洗煤厂从未向外排过一滴洗煤污水,吨煤清水耗量降到0.08千克以下,为全国洗煤厂之首。不仅节约了9000万立方米的用水,而且水费省了近千万元。从美国和英国分别引进的控制计算机智能模块及图形管理系统,在唐山煤科院的配合下,对引进的设备消化吸收,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三级多维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90余台设备集控启、停车和运行状态的监控。
大屯选煤厂在技改中,用新型渣代替离心泵,用加精煤过滤替代压盘式真空过滤,用浮选柱取代浮选机,用聚胺脂筛取代金属振动筛,精煤回收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整个厂区的噪声也因此平均降低10分贝。新近投资开发的细煤泥脱水降灰技术与无压重介旋流器选煤技术,是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的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将进一步降低大屯煤的硫分、水分,提高商品煤等级,并使精煤回收率提高8-10%,这也将带来每年34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用,该花的钱一分也不省,这就是大屯煤电人对技术创新的态度。因为传统的煤炭产业同高科技项目关联度低,原有的技术力量也难以适应新项目的开发,包括一些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的科研、推广和应用。要想实现大屯人的产业转移,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他们积极借助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杭州煤研所、上海煤科院、沈阳煤研所等国内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结合实际进行科研合作攻关及开发。技术中心可以说是大屯煤电集团的“咽喉”部位,大屯煤电集团十分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屯煤电集团明文规定,按不低于销售额1%的比例筹集和安排科技经费的投入,并逐年递增。2000年,大屯煤电集团全年的销售收入为130042万元,全年科技开发研究经费预算投入4020万元,实际却投入了4097万元,占年度销售收入的3.15%。
去年,大屯煤电集团提前研究开发了国家经贸委下达的技术创新项目《细煤泥降水脱灰技术及设备开发》。如今,此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国家将给予经费支持。如果这个项目的技术难题能解决,那么长期困扰煤电集团的细粒煤水分高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为此,科技人员提出了浅槽微泡浮选机——煤矿旋流器——高频振动筛——精煤压滤机的解决方法,只要降低了综合精煤的灰分和水分,就可提高并稳定精煤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每年就可创造综合经济效益869.8万元。大屯煤电集团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技术的升级。2000年科技开发研究项目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的项目共有70项,产学研合作总投入大约1000万元,占全部科技项目资金的24.5%。
作者日记:(6月6日)
一夜没能睡好,早晨6点钟,索性翻身下床,打开了电视,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地方,除了公司自己的两个电视频道外,还可收到全国各地好几十个频道,看样子这里虽偏远但不闭塞。打开窗户便是集团公司最繁华的街道,上班的人潮川流不息。我不由得感慨,一个大企业养活了近三万名职工,带动了一方的发展,提前进入了小康,上缴的税收连年增长,多么不容易啊!
早饭后,我们被安排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和技工学校采访。技术中心独门独院一栋四层楼,楼门口挂了两块牌子:一块是“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另一块是“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这是由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简称“上大能源”。中心的牛光辉主任简单介绍情况后说,该中心正在筹划展览,因为他们受国家经贸委的委托将于近日代表全国煤炭系统参加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改革暨技术创新展览会。我们有幸先睹了展出图板,的确令我们大开眼界。一种仿真的模型让我们看到,由于高科技的应用,一种负重几十吨的钢梁将地面托起,工人在钢梁内施工非常安全;由于高科技的应用,井下作业不再是肩挑手挖,显得非常轻松;同行的一位女同胞脱口说:“看来井下作业并不可怕,以后女同志也可下井了。”
午饭前,我们来到了集团公司的高级技校。这个技工学校现有技校生820人,成人大专学历教育生400人,管理人员培训140人,高级技工培训273人。建校20年来已为集团公司培养中级技术工人2128名,高级技术工人1600人,培养成人大、中专毕业生1823人,培训管理人员865人。技校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摇篮。
据介绍,集团公司近年已改招工为招生,也就是说,必须是技校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当工人。这使我想起了董事长曹祖民的一席话:“今后中层以上的干部必须具有大学学历,学历不够的要逐渐进行在岗培训,工人必须经过技校培训。”难怪我们在集团碰到的领导大多来自于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大屯煤电人最懂得这一道理。
人是先进生产力的活跃因子。劳动者中深藏着无穷的力量。当他们在自己拥有的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受到应有的尊重时,他们就会迸发出热情和干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风貌如何,往往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小。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凝聚人心的办法。一个企业卖的是什么?就是一种人格化了的物品,就是一种物化了的企业文化。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在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中,员工的创造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所以,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需要包装、抄袭、策划或者是附加,它是企业员工在集体工作中形成的坚不可摧的顽强斗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核心就是企业精神风貌的竞争。
用大屯煤电人的话讲:我们能有这样积极向上的面貌,关键就两个字“依靠”——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动摇。依靠职工办企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只有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让企业职工切实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体会到自己就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企业才会有足够的发展后劲。每月的5日和20日这两天,是大屯干部接待日。在这一天,经理和书记无论有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在大屯,凡是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政策、文件、方案的出台,无不事先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而职代会制度,更是大屯煤电集团民主管理中可圈可点的一笔。30多年来,公司根据职代会提案和决议提出的问题,先后解决了职工安全生产、环境改变、技术改造更新等等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提案500余件,落实率达95%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职工满意率达85%以上。为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和盘交给职工,使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大事能够心知肚明,从而有利于企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就是大屯煤电集团特有的依靠方针,也是这个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真正原因。
职工的参与热情增强,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大屯煤电公司流行这么一句话,“谁砸了企业的名声,企业就砸谁的饭碗”。企业的名声就是信誉,就是企业的“命根子”。职工们把产品的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知道,信誉来自优良的品格和优质的产品,是用汗水书写成的业绩。面对煤炭市场激烈的竞争,大屯煤电人把提高煤炭质量作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已有的5个二级单位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1999年大屯煤电集团公司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至此大屯矿区从煤炭生产、洗选、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发电到铁路运输已全方位的通过了国际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大屯煤电集团的产品质量受到了各用煤行业的交口称赞,上海宝钢集团送来了“宝钢用煤信得过单位”的匾额,浙江、苏南一带的热电厂非大屯煤不用。大屯人就是凭着这种严格的管理、求真务实的精神,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从而赢得了用户,占领了市场。
如今,在国内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屯人又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向日本试出口精煤9000吨。
作者日记(6月7日夜)
去大屯煤电集团采访了三天归来,竟然没有一点睡意,于是想趁热写写稿子。打开电脑眼睛盯着屏幕,脑子里闪现着三天来的所见所闻,实在无从“下手”。想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是便打电话给一些同行。人民日报驻站的记者说,曾经听说过这个企业搞得比较好,但路途太远,从未去过。新华分社一位年轻记者说:“那是我老家的企业,从小就听说过,但从未去过。”中国青年报驻站的一位资深记者说,10年前曾应邀到这个企业去过,并且也写过这个企业的文章,但从那以后再也没去过。感慨之余,我便将三天来采访的精彩之处一一告诉了他们,他们都说“很好,值得讴歌一把”。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呢?还是中国青年报的驻站记者作了回答:“办得好的企业,工作扎实的企业,一般是不喜欢吹嘘的,他们希望默默地把工作做好。”这使我想起了大屯煤电集团董事长曹祖民临告别时的一句话:“权力就是责任,党把我们放在这里,就是要我们把工作干好,扎扎实实把企业办好。”
曹祖民的话干脆有力,凸现出坚强的信念。这让我们坚信,他的信念是真理性的,而真理性的信念是最有力量的。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大屯的明天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