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中国素质教育平台

2001-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朱伟光 通讯员王琦 我有话说

谈到素质教育的内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委主任石永明说:“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应停留在一个个割裂而简单的层面的叠加上,而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孩子掌握适应21世纪生存与拼搏的本领,与世界各国的同龄人进行真正平等的合作与竞争。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人,在于教师,在于能否建立符合时代特点和地方实际的素质教育平台!”

哈尔滨市现有中小学在校生130万名,其中农村在校生占63%,专任教师80441名,其中七成是农村教师。如何使如此庞大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学生素质迅速提高?该市教委从网络资源入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覆盖全市5万平方公里的开放式教育信息网络,运用网络技术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把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哈市的4000余所校园,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这不仅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网络带来变化最大的还在农村。距哈尔滨市区300余公里的尚志市开道村小学是个闭塞的山村小学,一台微机实现了与尚志市教育信息中心联接,并通过哈尔滨教育信息网络平台登上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的教师素质、教育水平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网络使当地世代与大山为伍的教师和孩子们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和城里人共享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获得了一种教育资源上新的平等。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已有7区8县(市)实现了与市教育信息网站的联通。

“真正彻底地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光靠网络是不够的,还要靠人,我们还坚持实行了师范毕业生、城镇在职教师到农村、城市薄弱学校任教轮换制度。”这是哈尔滨市教育平台的又一基石。农民们对这项制度特别欢迎:“过去我们花钱找不到好老师,如今不花一分钱城里的老师来了,政府为咱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从2000年到现在,哈尔滨市对口支援学校达1086所,在职教师轮换人数达2880人,全市2000年毕业的师范学生100%签订了支教协议,当年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的就有1877人。

谈起未来的工作,石永明充满信心:“我们将通过‘教育发展工程’统领‘十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的教育工作,这个工程包括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人才培养立交桥工程、园丁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结构优化与体制创新工程等五个子工程,以期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筑就一座完善的素质教育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基础教育有机地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把学生看作今天和明天社会的主人,教育他们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从而提升哈尔滨全体市民素质水平,为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