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2001-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建国以来,党的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深入全面地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一直在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努力,树立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光辉形象。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科学地制定并全面贯彻经济发展战略,是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本文拟通过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论证:我们党一直在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我们体会,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

1.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就豪迈地宣布:“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会上对这个“伟大的事业”作了诠释:“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四届人大会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又重申了这一宏伟目标。应该说,这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2.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总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出一个根本的历史结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中国的现代化定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发展战略。

3.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战略方针。建国后,为了在受孤立的国际环境中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讲:“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对于我国后来在国际关系变化中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为,西方的工业化道路,是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道路,中国绝对不能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这也损害人民利益,中国也不能走;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特殊的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党制定了“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为中心,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战略。这个战略,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河。

综上所述,可以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概括为“两条腿走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在我国,在1958年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轻工业同时并举的思想,确立了。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的思想,确立了。大洋群、中洋群、小土群,土洋结合群,总之,大型与中小型企业的对立统一,洋与土的对立统一的思想,确立了。”他在1958年11月写的《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语》中,将这些战略方针称作“两条腿走路”。

我们体会,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

1.确立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他还强调,这是一个“政治目标”——“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三步走的战略,明确了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又把它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体现了雄心壮志与实干精神的统一,远大目标与现实步骤的统一,是指导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行动纲领。

2.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是党的政治路线,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基本战略布局。经济建设是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关联的两个基本点。中国的发展要通过改革开放的战略途径来实现,而改革开放又必须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可靠的政治保证。这表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三大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3.提出了突出重点,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他尤其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的几个战略重点,对国民经济的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4.确立了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个战略思想不但将发展的归宿落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而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意义非常重大。邓小平称之为“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综上所述,可以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思想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因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基本的、核心的部分。

我们体会,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更具体地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

1.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在世纪之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不能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不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提出了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和新的国有经济发展战略。自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战略作了新的推进———在党的十五大上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还提出了公有制的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等重要观点,提出或重申了国有经济发展要增强控制力,要调整战略布局,要实行战略性改组,为我国的改革攻坚做出了核心的战略部署。

3.提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同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也成为世界潮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我们的特殊国情并放眼世界,及时地提出并实施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党的十五大又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实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一定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

4.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方针。在世纪之交,进一步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西部大开发作了具体部署,从而拉开了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既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实践,又是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的重大政策调整,还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

综上所述,可以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建设战略思想概括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它表明,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阶段。

总的来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共性:第一,都强调坚定不移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第二,都强调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国情结合起来,走出自己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第三,都强调以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都强调抓住重点带动国民经济全局;第五,都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然而,要代表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不容易。我们党在这方面也经历了艰苦的努力和较大的曲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拨乱反正,总结了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制定了一整套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使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光辉形象。

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展开了气势恢弘的战略谋划。一方面,通过从五年计划建议、十年远景目标等等到具体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贯彻,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变为现实;另一方面,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制定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使第二代领导集体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内容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这二者有机统一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综上所述,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为集中体现,我们党确实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而且,随着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愈益全面、愈益深入地把握,还将代表得越来越好。我们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就应该努力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从大局出发,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运用这些战略,实现这些战略,从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