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坐落在古城长沙,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高校、“211工程”国家立项重点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也是全国20余所部省重点共建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千余年来,这里始终兴学不衰,英才辈出。王夫之、左宗棠、蔡和森、邓中夏、慈云桂等都曾在这里学习,现有校友中,有22位两院院士。
近年来,湖南大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变管理为服务,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切实加强择业指导,积极培育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着100%的到位率和高的就业率。1999年,湖南大学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4.5%,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九;2000年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3.1%,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13;今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95.6%,并且有445人考取研究生,76人出国留学,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6.3%。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湖南大学已逐步建立起顺畅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实现了毕业生与广大用人单位之间的良性循环。
切实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完善无形的就业市场。1998年,学校投资近50万元,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多功能信息发布厅和湖南省首家高校就业网络中心。学校就业信息网与广州、深圳、上海、武汉等地人才市场实行链接与合作,每年通过校园网公布的需求信息1500多条,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毕业生资料也全部上网。
组织召开各种供需洽谈会,积极培育有形的就业市场。学校除每年组织1-2次大型供需洽谈会,2-3次中型分行业和地区洽谈会外,从今年起,还推出全国首家周末人才市场。每年通过学校召开的各种规模的供需见面会签订就业协议的人数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5%。今年通过周末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的就有500多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切实稳定既有就业市场。1998年,学校邀请全国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理事会,上海大众、四川长虹等80余家单位成为首批理事单位。如今,理事会单位已超过200家。为保证用人单位权益,学校每一年度出台的《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同时,学校主动出击,不断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加强引导,高度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坚持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为主要内容,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毕业生基层成才意识。同时,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专题报告会、咨询会,给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对毕业生就业心理、择业技巧、职业定位等给予全方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