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理解“最终决定力量”

2001-07-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传亚 我有话说

记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条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阐释这个问题时,开宗明义地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您是怎样理解这一论述的?

刘德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或说是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加快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根据和本义。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不仅超越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就是在国际事务中,要实现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等对话,同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平等交往与合作,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主权,维系民族的稳定、人心的向背,也是困难的。从前落后就要挨打,现在落后就要被淘汰。社会主义求生存,求发展,发展生产力是唯一出路。

其次,发展生产力还是人民富裕幸福的根本所在。一个非常浅显却又确凿无疑的事实是,满足需要,实现利益,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在推动力,也是人类选择、创造各种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体制的潜在尺度。如果一种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体制长久地扼杀人的需要,抑制人的需要的满足,阻碍人实现切身利益,那么,这种社会形式、组织体制就久远不了,人们就会打破这个桎梏而选择和创造一种新的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生活得更好一些的社会形式和组织体制。社会主义之存在,被人们所选择,就因为它能使多数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而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唯一的出路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大力发展生产力。

最后,发展生产力是走向未来社会的根本出路。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比较有保证地逐步创造物质条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使得这种共同富裕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才能造就一代新人,为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铺平道路。

记者:人们说,“三个代表”是建党80年,特别是建国50年历史经验,包括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这样吗?

刘德福:是的。虽然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但是,自觉明确地把这一原理运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吃了一些苦果后才开始的。我们曾也有过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导致了上层建筑不是服务于经济基础,而是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不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转移,相反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原因;不是以财富的创造去繁荣社会,满足人民需要,而是在如何平均分配财富上做文章;不是以发展需要去推动生产力的不断高涨,而是扼制需要去适应生产力的低水平,等等。虽然这种倒置使人民吃了苦头,但是要抛弃已有的观念,从多年形成的固定思路中解脱出来而代之以一种与此相反的思路,在实践上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离开已经走习惯了的路,将面对一种巨大的惰性力,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和科学精神。二十多年来,我们在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下,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纠正姓社姓资的偏见,重新在中国人民心中树立起来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树立起来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基本观点。从这个角度而言,“三个代表”思想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其对发展中国的意义确实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刘德福:总起来说,就是加快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估计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时间。当前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变革经济行为方式即实现市场经济,二是调整经济结构。科技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要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又要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超越。劳动者知识化是先进生产力的智力支撑。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现代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科学技术的最具活力的创造者、传承者和运用者。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以加快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