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与地球的沧海桑田相比,今天的一些变化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这些变化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变化中有希望,有矛盾,也有痛苦。山西省正经历着这样一次变换转折:曾经辉煌过的产业在暗淡,支柱产业在偏移,人们在思考,新的经济条件下怎样扬长避短地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山西人选准了旅游,欲把旅游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五年来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关连性强的产业,也是一个经济质量依存度高的产业,其发展将全面提升山西省的经济质量,使之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旅游规划、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上一个层次,否则任何一个缺陷都会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
从前提起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炭。其实这里还有清凉的五台圣境、气派的王家大院、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清幽的恒山庙群和险峻的悬空寺……这些三晋大地的古迹,是历史发展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的宝藏,也是后人揽胜怀古的胜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独特的资源特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源泉。怎样把旅游者吸引到山西来,让山西省从广大的旅游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这就要开发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产业优势。最能代表山西主题形象、最具开发潜力、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山西省经过研究比较认为,规模大、品位高、密集积聚的历史古迹,以及与此相伴共生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山西独特的旅游资源。全省地面文物总数达31401处,与陕西省成为全国两处保存3万处以上文物的省份。这些文物中闪现着河东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北魏文化、辽金文化的光彩,山西省又重点确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金融业起源文化和黄河文化三大旅游文化重点。
山西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已开发出了1000多处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其中正式开放的有200多处。独木难成舟,孤立的单一景区、景点又面临一个如何联线成网、综合开发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整合成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网络,形成完整的山西旅游品牌?目前山西旅游的整体开发布局是按照“整合优势资源,主抓晋北宗教古建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晋南华夏根祖文化,建设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壶口瀑布、关帝庙、鹳雀楼、芦芽山、绵山十大旅游景点”的思路,在着力提高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支点城市建设,已编出旅游线路60多条。
同时,继续深入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增加一些可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使文物氛围能让人直接感受到,避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限,使游客在山西的日日夜夜都能与渊源流长的文化相伴,充分体会一次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旅游与污染不共戴天,游客在脏乱的环境中不会体会到休闲的愉悦。让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良好的愿望,但现实条件是山西还是一个工业大省,曾经引以为荣的煤炭现在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心腹之患。在深挖山西旅游文化的同时,如何摆脱工业污染所带来的阴影,是发展旅游的最大难题。对于旅游区来说,其经济功能是单一的,要在发展工业与发展旅游中作出选择。特别是在重点旅游区,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上更要加强环境整治,不让煤灰、煤烟、煤味侵扰游客。山西省目前正大力治理环境,他们知道污染不除,旅游就不会大发展。
“文化之旅”是今人在借用古人留下的财富,在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的同时,还有义务把它们完好地传给后人。“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它涉及多方面的切身利益,也涉及无数艰辛的工作。“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内现居住着4万多居民,城内摩托车风驰电掣、小店铺杂乱无章、灰尘垃圾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民众少了些古朴民风,古城承载了太多的生存压力和商业压力。据说按规划,城内要迁走2万居民,搬迁难度很大,希望那天能早日到来,还古城应有遗风。
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将实现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旅游经济发展了,能提供充分的经济实力,用于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过程中,要按科学规划办事,保存原汁原味。同时,文物周围新修建筑物时,也要保持风格一致,避免不伦不类的破坏性建设。这样,开发与保护、人与文物、古老和现实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统一。
山西的旅游业才起步,与许多省份相比还有差距,去年旅游业在GDP的比重只有4.96%。在保护环境、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这项事业中,还有许多系统工作要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山西省正朝着这些方面在努力:加大促销力度,有针对性地突破国内外旅游市场;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深掘文化内涵;开发有山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严管旅游产业大军,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