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空间站命运堪忧

美俄吵架“情人”要分家
2001-08-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 我有话说


7月14日,美国的“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将波音公司制造的闸门式隔离舱送上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航天专家认为,这次例行的太空飞行极可能对国际空间站——这一耗资1000亿美元左右的“世纪计划”的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际空间站装上这一设备之后,对于所有参加国的宇航员们来说,就意味着他们不再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庭里了。现在,俄美各自的工作舱已经独立存在。美国宇航员已经穿上了自制的太空服,从自己的工作舱出口到太空行走。以前,美国人都得穿上俄制太空服,通过俄的“星辰”服务舱,实现太空行走。如此说来,美国的闸门式隔离舱,与其说是技术设备,倒不如说是政治筹码。因为美国的工作舱自装上该设备之后,就完全独立于俄罗斯了。有人甚至断言,俄美之间的“太空铁幕”业已形成。

此后,莫斯科也宣布建立自己的太空出口舱。据报道,俄的对接舱已运抵哈萨克斯坦的拜克努尔发射场,并将于9月中下旬被送上国际空间站。现已十分清楚,由于俄美双方均缩减预算,原准备在国际空间站上再建造新工作舱的计划极可能泡汤。由此看来,等待着国际空间站的命运是:或被强制分开住,或是彻底地废弃。俄罗斯业内人士甚至不排除,如情况按悲观方式发展,俄美太空工作舱或最终解体,在各自轨道上单独飞行,或彻底脱离轨道,最后坠毁在世界公海。

太空对抗

悲观方式的生成很可能是在俄美两国在导弹防御问题上达不成妥协的情况下出现。众所周知,建立轨道站,主要是用于军事目的,以取得太空优势。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就曾进行过军事实验。美国人为维护国家安全,在“星球大战计划”的框架内,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萌生了雄心勃勃的空间站计划。

早在1984年,就有人向美国总统里根详细介绍过苏联的轨道空间站,说苏联还计划在轨道站上安装重型火炮。于是,里根郑重宣布,美国接受挑战。按计划,美国类似于“和平”号的轨道站应在1992年建成。这一项目将花掉美国纳税人80亿美元。8年过去了,实际耗资100亿美元,但美国自己的太空轨道站却未见踪影。前美国参院航天科学分委会委员詹姆斯·曼西作出了精辟的结论。他坦率地承认,“美国航空航天局缺乏建造一个‘大家伙’的能力。”

美国人凭借自己的精明和“创造性”,终于找到了出路。他们花小钱,办大事,自己造不出空间站,而是通过拉拢俄罗斯参加国际空间站开发计划的方法,把以前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俄罗斯人自觉不自觉地把“高精尖”的科学工艺向美国人拱手相让。众所周知,在几家合住的房子里,根本无密可保。此外,对于俄罗斯来讲,冷战之后,军工企业处境窘迫,而共同建立国际空间站,无疑是个摆脱经济危机的理想出路。

现在,国际空间站对美国来讲,正逐渐失去意义。因为在现在的这个国际空间站上,美国要实施自己国家的军事计划就成了问题。俄罗斯人常说:“当情人彼此已不感兴趣时,爱情之花也就快要凋谢了”。对于美国人来说,“爱情”的顷刻消失,是在布什总统宣布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之后。据俄总统战略稳定问题顾问谢尔盖耶夫元帅透露,美国已开始在阿拉斯加修建发射反导导弹的发射井,并准备向太空发射2000颗装有反导技术设备的卫星。作为“星球大战”的翻版,美国的确非常需要太空轨道站,但首先必须剔除俄罗斯人。到那时,美国人在太空就有了自己的指挥中心。这一计划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让俄罗斯的工作舱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当然,美国人可不立即采取行动。据俄航空航天局专家透露,目前,作为国际空间站组成部分的美“尤尼奇号”和“杰斯吉尼”号工作舱过于简单,不能作为未来美空间站的独立组成舱。与此同时,美国现已完全能够将缺少部分对接在自己的工作舱上(其中包括装有机动发动机的航天器组件),同时还可使其在自己轨道上飞行。对于美国和其欧洲伙伴来说,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开支并不多,因为主要的功能货舱“曙光”号已经完成(美国人出资,俄罗斯人制造)。

事态如这样发展,那么,俄航空航天局的选择余地就很小了:或彻底退出国际空间站,或变卖自己的工作舱,然后逐步建造自己的“和平—2号”空间站。但明眼人清楚,俄罗斯想重现苏联时代的辉煌似乎已不大可能,国家已不是那个国家,也真没那个份儿了。俄政府副总理克列巴诺夫承认,仅维持“和平”号轨道站一项开支就差不多吃掉了俄全部航天事业的预算总和。当初俄同意参加开发国际空间站计划,是为了能赢得15—20年的喘息,好利用这一时间积蓄力量。俄如在航天事业上“主动出击”,下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花在维持“和平”号一年的开支与美发射“挑战者”航天飞机的费用几乎持平。

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将在太空停留15至20年。由于俄美作为空间站主要住户闹不团结,两国又在不断削减对空间站的投资,空间站辅助部件的生产不是被拖延,就是被取消。而国际空间站很可能要变成太空的“胡子”工程。基于以上原因,国际空间站很可能提前结束历史使命。

这就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将可能遭遇“和平”号轨道站的相同命运——坠毁在世界公海。为了销毁“和平”号,俄罗斯至少耗资6亿卢布(约3千万美元)。区别在于,“和平”号完全属俄所有,而国际空间站则属集体所有(协议规定,各参加国在空间站都拥有一份财产)。按照苏联时期的称谓,国际空间站是“集体农庄”,谁也不会像爱护“和平”号那样,为了国际空间站的生存而奋斗。美国人在精打细算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如要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转,他们还要支付应交费用之外的150亿-200亿美元的巨资。现在,美国人已悄悄地私下向意大利人和日本人转让“太空股票”。俄美两国削减对国际空间站的投资的做法已引起了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的警觉。如果没有像俄美这样的世界航天大国参与,意、日等国在空间站上暂时还没有什么事好做,在航天事业领域里,这些国家尚处于“孩提”时代。

充满幻想的空间站

人类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想法从何而来?据正式说法,建造国际空间站(诗歌一般的名称——阿尔法)的崇高想法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航空航天局局长丹尼尔·戈尔金说服了克林顿总统,说美国应参与建造人类的宇宙大厦。开始时,美国会不同意这一想法和为此而斥巨资。但当议员们得知有俄罗斯参加这一计划时,所有问题立即烟消云散。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也都提出了入住空间站的申请。1995年,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美国副总统戈尔达成协议,波音公司和俄赫鲁尼切夫航天科技生产中心签署了价值为1.9亿美元的合同。合同规定,美国出资,俄罗斯负责制造未来国际空间站的主体部分——“曙光”号功能货舱,俄罗斯还负责把功能货舱送上太空轨道。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期为9年。空间站的体积为1217立方米,重量为377吨。其中140吨为俄罗斯的产品。部分配舱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如上所说,美国人出资,俄罗斯制造了空间站的主体——“曙光”号功能货舱,其他的部件则由俄罗斯生产,作为对国际空间站的贡献,共耗资20亿至35亿美元。1998年11月,俄“质子”运载火箭将“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进入400公里太空轨道。

其实,建造功能货舱对于俄罗斯来说,并非难事。改造后的“曙光”号从体积到外型都有点像“量子—2号”和“和平”号轨道站上的“晶体”舱。“曙光”号功能货舱内装备了各种服务系统的仪器仪表设备和对生活、动力保障,以及操纵设备。此外,在功能货舱内还留有安装科研设备和卸货的舱位。俄罗斯在“曙光”号的锥型底部安装了与服务舱对接的中轴点。在货舱的前部装有与美国的“尤尼奇”号工作舱及其他舱对接的结合器。“尤尼奇”号是1998年12月被送上轨道的。

“星辰”号服务舱是在2000年夏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的。此前,国际空间站一直处于自飞状态,并不具备长期在太空生存的条件。当时,俄罗斯历尽千辛万苦,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用了两年时间,建造了“星辰”号工作舱。这期间,未建成的空间站一直存在着设备从轨道坠落的现实危险。由于资金奇缺,俄航空航天局不得不步戈尔巴乔夫的后尘(当年,戈氏为筹集资金,被迫在电视台做“比萨饼”广告),在“星辰”助推器上贴上了“比萨饼”的大幅广告。现在,国际空间站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曙光”号功能货舱、“尤尼奇”号工作舱、“星辰”号服务舱和美国工作舱“杰斯吉奇”。现在,空间站完全可以工作和生活了。但美国现在要拒绝再安装另外三个部件,可以肯定地说,国际空间站将不会像图纸上设计的那样雄伟壮观,空间站可从事15年科研的计划也要大打折扣了。

大打折扣的幻想

美国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立即作出了削减对国际空间站拨款的决定,这使俄罗斯颇感不快。

去年,美航空航天局发现,除了在2002—2006年期间用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70亿美元,至少还需要40亿美元。据报道,美国削减对国际空间站的投资金额最后将在明年4月国会通过年度预算时才能确定,但俄业内人士说,美国航空航天局现在就已计划取消在空间站建设三个舱室。计划取消的三个舱室是:可运载7人的下降救生装置、用于国际空间站大角度运转的动力舱和按美国标准设计的4人生活舱。

俄对此的反应更使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命运扑朔迷离。在国际空间站合作伙伴国航天部门负责人会议前夕,俄航空航天局负责人科普捷夫威胁说,“如果美国人不回心转意,俄也将采取同样步骤,减少对国际空间站的参与份额。”

众所周知,对太空的探索和研究的实际回报暂时不会很大。决定建造国际空间站之初的说法是:对宇宙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研究并取得新材料和生物标本等。反对建立国际空间站的人则认为,计划中多数的医学研究已经在“和平“号上搞过了,而生产各种新材料的工作完全可以在耗费不多的不载人的飞行器里进行。

最后,美航空航天局负责人戈尔金不得不亮出了底牌。他说,美航空航天局最初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质优、快速、便宜。压根儿就没想在国际空间站上培植大豆。美国人的真正目的是飞向火星和重返月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取得在太空长时间停留的经验和建造大型宇宙飞船的轨道基地。

从戈尔金的这番话可以断定,美国人一开始就抱定一个目的,即利用俄罗斯人来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俄罗斯一脚踢开。当然,美国人从未直截了当地这样说过,但莫斯科从一开始就未排除过这种可能性。当初,俄航空航天部门的负责人手攥空拳,穷得叮当,实在没有其他选择。

不理想的住宅

俄罗斯为什么迟迟舍不得把“和平”号坠毁?主要是因为莫斯科不完全相信美国。当俄罗斯准备向国际空间站上自己的工作舱发送航天货物时,美国人都公开扯俄的后腿儿。俄美作为国际空间站最主要的房客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俄美在发展航天事业等问题上的观点就不完全统一。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如果说,美国人可以无忧无虑地遥望银河深处,而俄罗斯人则要靠航天来挣面包钱,俄开展太空旅游的想法由此产生。

2000年末,俄法两国在法驻俄大使馆签署了俄法宇航员共同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协议。俄事先并未征询美国人的意见。俄航空航天局负责人科普捷夫向日本人也提出了相同的商业建议。在俄罗斯人看来,太空旅游的生意大有可为。根据使用和管理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俄每半年需要更换一次用于防火目的的“联盟”号对接舱,太空旅游者完全可以搭车。

美国百万富翁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才圆了太空梦。也正是由于他的太空之旅,才使国际空间站的合住住宅的特点显现出来。起先,美航空航天局明令禁止自己的同胞到美国的工作舱停留,后来,俄美两国的有关部门为此也大吵大嚷,闹得沸沸扬扬。

所有合住房都不是理想的住宅。可别的房子又没有。现在,国际空间站上已乱成一团了。前不久就曾发生过一次事故:所有的电脑死机,联系中断,空气再生系统损坏,到处都是太空垃圾。第一批宇航员开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时就发生过不愉快事件:美宇航员博斯在外空把一个重8公斤的部件弄坏了。为了不让这个零件把空间站碰坏,不得不调整空间站的轨道位置。

既然事情都闹到了要公布合住房子的费用明细的份上,甚至要分家,国际空间站的宏伟建设计划意义也就不大了。俄航空航天“能源”公司负责人谢苗诺夫辛辣地说,“美国空间站上两个美元一个的螺栓在俄集市上最多也就值一个卢布。”美国人则反唇相讥,抱怨说,“俄制‘星辰’号服务舱虽然个头像中学生乘坐的公共汽车,但里面却完全不能住人。只有供三人休息的两张小床,舱内消音设备功率太小,噪音太大,以至于宇航员睡觉时不得不戴上耳罩。”

这样的指责不胜枚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