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世界权威刊物上频频出现一位中国年轻人的名字——段路明,这位年仅29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纷纷邀请他作学术交流。
段路明是中国科大土生土长的本科生和博士生,师从于中国科大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教授。在校学习期间,他就以良好的理论功底、敏捷的科学思维斩露头角,读博士时就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2篇论文、总计有40篇论文发表、并获选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他以出色的表现,提前一年毕业。留校后,段路明在良好的科研环境里如鱼得水,不断取得科研的进展。其中,他与郭光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这个原理被国际同行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其推导的最大概率克隆效率公式,被称为“段-郭界限”。段路明也被破格晋升职称,成为中国科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一,并担任了实验室副主任等重要学术职务。他还以在量子物理研究中的优异成绩,于1999年担任了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特邀审稿人,2000年又成为英国《自然》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1999年,段路明来到国际量子科学研究的著名学府——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被誉为“音乐的圣殿”的奥地利,段路明夜以继日的谱写着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美妙乐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多篇论文以全新的观点、独特的思路和对整个领域的杰出贡献,奏响了量子研究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高音”:
2000年底,段路明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纠缠与压缩原子束》一文,提出了对新兴的量子通信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观点和方法。哈佛大学Lu-k in博士撰文称“该工作揭开了压缩态研究的一个新的篇章”。
2001年初,他刊发在《自然》上的论文《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制备粒子纠缠》,首次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量子信息研究有机结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N.P.Bige low教授评价为“该工作提供了物理学家一个新的激动人心的方法”,“联姻了量子纠缠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研究,从而杰出地创造了产生新一代的非经典量子状态的可能性”。
今年6月段路明发表在《科学》上关于几何量子计算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能够克服现有各种量子计算机方案一些主要困难的可行实验方案——几何量子计算。麻省理工学院S.Llyd教授在评论中介绍“2000多年以来,几何学一直在人类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50年它在数学中的地位才被计算机超过。然而现在,古老的几何学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段(路明)等的工作使得几何学可用于实现理想的量子计算,从而使得量子计算的实现更灵活,更能抵抗噪声和错误的影响”。
如今,年轻的中国博士段路明,已经成为站在世界量子科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家,成为这个领域引人注目的人物。而他最注重的不仅仅是学术的成就,更注重的是让世界为中国喝彩。日前,因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而匆匆回国的段路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腼腆而又深情地说,“在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论坛上,我最高兴的是,主持人介绍我是中国科大培养的博士,是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