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以加入WTO为契机,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必将深刻地影响国际国内大局。由此,我们如何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全球化同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观察、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以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已成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伴随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开拓,经济全球化初现端倪。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深刻指出,社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政治、社会、阶级及民族、国家间各方面矛盾的激化,将推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由此,在经济全球化初始阶段实践的基础上,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接连打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全球化发生中断和逆转。结果是战争引起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先后取得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一国实践和多国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以新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为依托,以资本、劳动力大规模国际性流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制形成,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至今方兴未艾,其影响广泛而深刻。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阶级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在总结吸取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教训和苏联社会主义前期计划经济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一些调整和自我改良,在资本占有形式、经济运行机制、分配形式和阶级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同时,通过长期形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一整套适应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组织,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生产力、经济社会化和世界市场,得到长足发展。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各国,在这段时间却停滞在“计划经济”模式上。后来,又从长期僵化跳到“全盘西化”,致使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乃至跌入低谷。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飞跃,成为二十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举世瞩目的重大现象。
当前,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诸多复杂矛盾,能否在经济全球化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二十一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将对全人类命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高屋建瓴地从根本上指明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思路。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正在从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种新觉醒。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灵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宗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能否在各个发展时期和各种复杂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这“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是对我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一大考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所具有的而其他阶级政党不可能具有的根本政治优势。我们党只有真正做到深刻认识和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制定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现形式,真正切实地代表它们,才能在新世纪复杂实践中继续保持并发扬它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成为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尖锐复杂的。这需要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这里仅简单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了坚持党的领导,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领导制度、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要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善于将党的主张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面对新型社会经济环境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党的民主建设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奋斗了80年,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争取、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前提,是重视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党内民主的推进必将带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党内民主化的基础,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党章的规定,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和党员代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在重视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基础上,还要不断扩大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人民群众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人民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也是我们党实行领导和执政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衣食父母”。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创造和完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形式,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