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芭蕾舞台上的一束奇葩

2001-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杨连成 我有话说

梅兰芳永远是我心中的至尊

芭蕾舞剧《梅兰芳》经过两年多的创作排练,终于由广州芭蕾舞团于7月27日在第六届羊城艺术博览月上演。《梅兰芳》的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珠海中国舞教学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胡尔岩女士在珠海激动地向笔者谈起《梅》剧的创作过程。

胡尔岩说,接受剧本《梅兰芳》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998年在广东舞蹈学校编导班讲课时,青年编导文祯亚曾问她,能不能用舞剧形式来表现我国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形象?她当时听了很吃惊,这样的创作冲动并不是谁都可以产生的,更不是谁都有胆量和实力去尝试的。她回答说,这要等看了材料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她说,“一些舞蹈演员观赏过梅先生表演的《贵妃醉酒》,对梅先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性认识:一个50多岁的男人能把杨贵妃等中国四大古典美女演得那么美,那么媚,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名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旧社会那样被人瞧不起的“戏子”行当里,梅先生处处洁身自爱,人品和艺德像梅花一样高洁,成为一代艺术楷模和世界级的大师,就更令人崇拜,梅先生永远是我心中的至尊。”

挑战艺术禁区

胡尔岩说,通读了有关梅兰芳生平和艺术的上百万字资料后,感到题材重大,表演难度更大,自己面对的无疑是一个从没有人敢于问津的艺术禁区。

舞剧,你能成为打开这个禁区之门的钥匙吗?作为舞蹈家和舞蹈理论专著《舞蹈创作心理学》的作者胡尔岩深深地懂得,舞蹈是身体和心灵一起飞翔的艺术,是形式严格而想象自由的艺术,是由舞者与观众相互契合、共同完成的艺术……要用西方古典芭蕾艺术去表现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十分完美的形象,况且这个形象本身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京剧艺术大师,是多少艺术家心中的偶像,其难度可想而知。

胡尔岩告诉记者,梅先生逝世40年了,还没有哪一个剧种把梅兰芳作为舞台形象来表演,用芭蕾这种反差较大的西方艺术,着重在精神和气质上表现梅先生,或许更具艺术魅力。

胡尔岩说,在创作之初,很多人不知芭蕾怎么能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们带着疑惑、好奇,期待着这部舞剧的诞生;有些朋友怕表演不到位而成了千古罪人,希望隐去“梅兰芳三个字,这一切好心和怀疑都说明这个题材创作的难度。

1998年3月,胡尔岩开始进入文学剧本的创作。动笔之前首先要解决几个难题,比如,芭蕾中的梅兰芳是用男演员还是女演员?剧中生活里的梅先生那俊朗的男子气和梅先生所塑造的那些令世人倾倒的女性形象如何统一?像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大师在人生的弥留之际,最念念不舍的是什么?又比如,舞剧拉开大幕时,怎样给梅兰芳定位?……最后,胡尔岩将角色定位在“梅兰芳不是一朵花,不是一片云,不是一个美女,也不仅仅是一个美男,而是一个有着‘云水’风度、‘松柏’精神的艺术大师”。胡尔岩置身于有关梅兰芳的丰富的素材宝库中,她强调只取其“戏衣”一件,因为这最适合舞剧,尤其是芭蕾。

由胡尔岩编剧、傅兴邦编导、广州芭蕾舞团精心排演的芭蕾舞剧《梅兰芳》已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许多国内外舞蹈界人士认为,《梅》剧将古老的东方文化底蕴有机地融汇于西方古典芭蕾艺术之中,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芭蕾舞台上第一朵最靓丽的奇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