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铁路迈向信息化

2001-08-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

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是我国“十五”期间的战略任务。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铁路,如何借重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管理方式、运营组织、服务标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我国铁路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铁道部日前就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做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是中国铁路迈向信息化,进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记者就有关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采访了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

发达国家加速推进
铁路信息化

刘志军说,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其根本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铁路生产经营与管理决策的各项活动中,改造传统产业,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铁路运输经济效益。

据考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于铁路生产与管理中,如60年代中期日本国铁研制了铁路客票座席预约系统(MARS101),美国太平洋联合集团研制了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TOPS),70年代初期加拿大铁路公司CN在引进TOPS的基础上研制了铁路运输报告及管理系统(TRACS),法国国铁开发了货运集中管理系统(GCTM)等。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发达国家铁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于铁路生产与管理中,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综合化、集成化,使铁路向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化、决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交通领域的各种业务管理与运作信息系统,连接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陆运输、海路运输等各个方面,运输业务与管理的信息现代化水平高,基本上成了交通运输业中枢神经的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也在
追赶世界潮流

刘志军介绍说,自“八五”,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铁路信息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间,主要建设了铁路客票系统,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建设。

我国铁路运输最复杂、最庞大的TMIS工程,自1994年立项,1995年开始实施,已取得较大进展。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建设进度较快,实现了边建设边应用的目标。目前,全路已有510个车站、4600多个窗口实现了计算机售票;建成了铁道部客票中心及24个地区中心的联网售票系统,沈阳局、上海局和广铁集团公司,实现了多个地区中心间的联网异地售票。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步实现了京沪、京广、京哈、京九四大干线和路局间部分分界口调度信息的联网运行。

通信网络建设已初步建成传输网、交换网和数据通信网三大基础网,光传输通道达到3.3万公里,为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开发建设、自成体系,各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相互操作性很差,大量的基础数据需各系统各自维护,大量的管理信息难以为其他信息及其管理人员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铁道部决心在“十五”期间,花大力气提高铁路各信息系统的整体能力。

铁路信息化建设
蓝图敲定

刘志军指出,铁路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车、机、工、电等各个部门和单位,需要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建设,保证信息化体系科学、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

铁路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统一规划及有序组织下,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深入开发、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及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铁路市场经营、运输生产、社会服务、安全保障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现代化。

铁路信息化“十五”建设目标是建成连接部、主要路局站点的通信网络,基本形成满足铁路运输业务信息系统需要的基础通信网络体系;加快铁路现有业务的建设(包括已经建设、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并在全路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下,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资源整合;铁路运输业务主要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应用的规模效应,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铁路信息化“十五”战略重点概括为“112”,即:“一”个龙头、“一”个基础、“二”个重点,即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含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龙头,以适应铁路各信息系统需要的基础平台(通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两层)为基础,以运输收入清算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为重点建设内容,有序带动铁路信息化各个方面的建设与应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