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办十多年来,有4600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八成学生直接到乡镇企业工作,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他们通过自身的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的运用三把“刷子”,为打破本地乡镇企业人短缺的瓶颈,走出了一条成功道路。
沙工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五爱”教育(爱祖国、爱党、爱张家港市、爱乡镇企业、爱学院和本专业),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到乡镇企业参观、学习、劳动,并邀乡镇企业领导来校座谈。1987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的丁一中,主持设计了举办过全国冠军举重赛、亚洲青年锦标赛的南沙体育馆、建筑设计院第一次独立承接的高层建筑莱顿大厦等,“当时设计师都是年轻人,没有设计经验,只有靠自己不断摸索,没日没夜地干,一个月和家人都吃不上几顿饭。”现任张家港建筑管理处主任的丁一中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港人,看到自己设计的建筑矗立在家乡的土地上,我非常自豪。”
本着“面向地方办学”的宗旨,学院各系经常到乡镇、行业开展调研,掌握专业培养方向,逐步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新设了机械制造和电气技术专业;针对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大多到乡镇建筑公司从事施工质量管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施工管理和预决算上;纺织专业按需要细化为纺纱、织染、针服、纺织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王建锋,就读于纺织系纺纱专业,1995年毕业后进入江苏华芳集团基层工作,2000年7月成功安装调试清梳联合机纺纱生产线,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开发的“排头兵”。2001年年初,王建锋被任命为杨园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年29岁,是华芳集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据华芳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华芳共有沙工毕业生200多人”谈到将来的发展,他一再表示:“沙洲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的学生,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沙洲职业工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专业基础课的开出率达99.5%,各系集中安排三至五个月顶岗或代职实习。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院目前已建成33个实验室,金工实习厂、纺织机械保全车间等校内实习基地。今年,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实践技能训练大楼也将启用。陈刚,1988年电器自动化专业毕业,进江苏沙钢集团当了一年多电工后,参与国内首家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安装调试。攻克了一系列生产厂家尚未解决的难题。1999年,陈刚全权负责筹办年产60万吨合金钢棒材的技改项目,仅11个月就建成投产。“我们在学校里就对工厂的一切并不陌生,所以开始独当一面工作时,并没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现在,沙工全学院已由最初的3个专科专业、120人发展到18个专科专业、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206人。毕业生中有80%到乡镇企业工作,张家港市每年表彰的乡镇企业先进科技工作者中,沙工毕业生占到40%。沙工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