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气象经济 无限商机

2001-08-20 来源:光明日报 西艳 我有话说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染坊。为了两个儿子的生意,老妈妈整天忧心忡忡。晴天时她怕大儿子的雨伞不好卖,雨天又怕小儿子的湿布没法晒。一位邻居开导她:“你应该反过来想,晴天小儿子好晒布,雨天大儿子正好卖伞。”老妈妈一想也是,从此天天都高高兴兴。这只是一则故事,但它告诉我们,气象与商业息息相关。

说起气象与商业的关系,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概只停留在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范畴,殊不知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今天对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测准确度相当于1981年的当天天气预测。国外一些经济运行部门和精明的厂家、商家已开始利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德国商人在调查中发现,夏季气温上升1摄氏度,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啤酒指数便应运而生,成为供啤酒厂作调整产量的重要参数;日本则开发出空调指数,因为他们发现夏季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多一天,空调销售量即增加4万台;每当温度上升到15摄氏度以上,冰茶的销售量将增长5倍;冬天,美国能源公司因为预先知道用户暖气的需要量而每天节省了至少10万美元。在日本,每小时雨量超过3毫米,客流量会剧减;气温升至24度,泳装开始走俏;29度时,雪糕比冰淇淋好卖,超过30度,冰淇淋的销量则下降,而爽口的清凉饮料此时销量大增。此外,还有天气与餐饮业分析的食欲指数、食品霉变指数等等指数,这都是用来帮助企业预测并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的气象服务信息。

相比之下,我国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湖南省龙山县曾修建一座大桥,施工单位与气象部门签订了气象服务合同,由于气象台准确预报了一场暴雨引发的山洪,使施工单位堆放在附近河洲上价值3000多万元的建设物资得以提前安全转移。1997年夏天,全国出现了反常的“北热南凉”现象,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向中央气象台购买了当年全年的天气分析预报,了解到充分的气候情况,于是在众多空调厂家据守长江以南地区之时,及早调整了销售策略,“屯重兵”于北京及东北、华北地区,终于大获全胜。不难看出,气象信息与市场机会间有一种规律性很强的联系,经济社会愈发展,气象服务的市场就会愈大。而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气象服务的投入与产出比高达1:40,面对这样一个高利产业,又有谁能不动心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