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军人的曹岩从事报告文学写作已经10余年,直到这部描写“98抗洪”中后勤战线官兵默默奉献的长篇报告文学《幕后之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她才找到了叙述军人故事、叙述她所在的总后勤部的故事的契机。曹岩自白说,“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后勤竟是这样地亲近这样地水乳交融。作为一个已在后勤序列里生活了25个年头的后勤人,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因自己是后勤人而深感荣耀!”我们通常讲,作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似乎许多作品的失败都是由于对生活熟悉得不够;这样的论断似乎是颠扑不破的。但是,要进一步地问道,难道是作家们非要跟自己较劲,放着亲身体验和经历过的生活不去理睬,偏要去生编硬造、偏要去自讨苦吃?这并不深奥的道理,知易行难,要用这近在身边的、每日每时的演进着的生活,去激活胸中的创作激情,却是需要一种机缘的,需要一种心灵的撞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是平日里没有见过灯火阑珊、斯人寂寞,全在于一回首间的惊异感,怦然心动了。
其实,曹岩笔下的后勤官兵,也是期待发现、需要寻觅的。正是抗洪救灾这样的突发事件,几十万抗洪大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一下子促使后勤官兵超常规地行动起来,一部庞大的后勤保障机器,在高速地运转中显示了它存在的意义,验证了它的应急保障能力。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者如本书的书名所示,后勤战线是“幕后之神”。如果说,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社会的聚光灯,全都关注着波涛和洪峰,全都盯在了大堤上那些扛包筑坝、跳水堵决口的军民身上,那么,曹岩的《幕后之神》,就是补充了抗洪斗争中一条重要的战线,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虽然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那惊涛裂岸的洪峰早已退去,但是,《幕后之神》的文字,还是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新鲜,让我们对恪尽其职的后勤官兵产生由衷的敬意。把《幕后之神》称为借抗洪斗争的机缘全景式全方位地描写后勤官兵工作生活的开创之作,大体是不错的。作品中向读者介绍了大军云集三江两岸的特殊时刻,后勤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军列调度,粮食供给,食物饮料,油料车辆,服装鞋帽,医疗卫生,保险抚恤,等等,从指挥部门的决策,到实施单位的具体执行,一双手套的发放,一辆汽车的配发,一车皮物资的押运,都作了简明的勾勒。同时,作品也注意到了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物,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抗洪斗争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则以不同的姿态,作出了精彩的表演。像那位押车几千里,饿出了胃疼病,还意外地错发了5顶帐篷的战士杨伟;像那位与未婚夫分头走上抗洪前线,本来可以在抗洪前线举办一个风光占尽的婚礼、“秀一把”,却被她自己拒绝的护士陈海霞;为了军人保险制度改革贡献了智慧和忠诚,使抗洪牺牲官兵的军属得到较多经济补偿的富有进取探索之心的彭和平,以及作品中写到的那些“看似平常最奇崛”的后勤官兵,他们在“幕后”的劳作,经由作者的文字,让我们有了重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可能,有了从心灵的深度上理解这些我们同时代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