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藏访关公庙

人在旅途
2001-08-31 来源:光明日报 庄建 我有话说

去西藏寻访关公文化的遗迹,引起了我的兴趣。由于北京关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戴兆明的努力,促成了我们的西藏之行。

同行的张羽新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对关公文化在西藏的传播颇有研究,被专门请来担当此次寻访的顾问。

文化经民族间的融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当我们登上拉萨磨盘山顶,寻访清代修建在这里的关公庙时,这种变化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汉族地区传统的关公庙红墙黄琉璃瓦殿庑顶建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典型的藏汉风格结合的建筑,虽然山门和正殿还保持着汉族寺庙歇山顶的特点,但是配殿和其他建筑已和藏族寺庙一样建成了平顶,特别是建筑的梯形窗户,让人一见便知自己此时身处西藏。庙中的彩绘,都是藏传佛教绘画的笔法。西侧早年的关公像已经坍塌,只留一处虚位。一尊格萨尔骑乘塑像立于正中,身披盔甲威风凛凛。从庙中燃着的香和酥油灯可以看出,这里的香火依然未断。当年建关公庙时,由大将军福康安亲笔撰写碑文的磨盘山关公庙碑,虽已断裂,但仍有大半部分存留在庙院中。磨盘山关公庙现为拉萨功德林寺管辖,1995年,磨盘山关公庙被拉萨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盘山上的这座关公庙,已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乾隆五十三年、五十六年,尼泊尔廓尔喀统治集团两次进犯我国西藏聂拉木、济咙等边境地区,后一次一直攻入后藏首府日喀则,将扎什伦布寺的珍宝、法器、财物等抢劫一空。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率师入藏,在藏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将侵略者驱逐出境,廓尔喀投降,清朝大获全胜。日喀则一役中,被困于高寒荒凉之地山头的清军,饮水极为困难,偶然掘地得泉,致使斗志倍增。忽然间风雪大作,冻死了不少廓尔喀兵。清军中传说,这都是关公显灵所致。战争结束后,大将军福康安主持修建了磨盘山关公庙,同时撰写了碑文,驻藏大臣和琳整修了拉萨扎什城(清代为演武厅和驻军之所)和日喀则关公庙,以感谢关公对清军作战的佑护,并祈求他永远保佑西藏边境的安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扎什城关公庙维修竣工,和琳亲笔撰写了关公庙碑文,同年,又撰写了日喀则关公庙碑文。两篇碑文不仅昭明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也是中央政府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的铁证,同时表达了愿边陲永远安宁的愿望。

据张羽新介绍,清代《卫藏通志》中就有唐代西藏地区关公信仰的记载,这可能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藏族地区普遍建关公庙是在清乾隆晚年,一般是正殿供关公,后殿供格萨尔王。现乃东县的关公庙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当时在前后藏政治中心拉萨、日喀则以及定日、江孜等地和西藏的军事要塞、交通要道都建有关公庙,全藏的关公庙多达几十座。

汉藏文化在英雄崇拜中的融合,在日喀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今天的日喀则第一小学坐落在当年关公庙的遗址上,历史的陈迹已荡然无存。当年的关公庙碑,现移放在扎什伦布寺广场的一侧,算是日喀则关公庙仅有的遗存。在日喀则第一小学,我们结识了普桑决。这位日喀则第一小学的教师,当年是这所学校的学生。“20世纪50年代,我在这里读书,那时,关公庙还在,关公塑像红脸、长胡子,衣服像京剧里人物穿的一样,我们都叫他格萨尔拉康。”普桑决质朴的语言,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了汉藏文化融合的实况,格萨尔是藏族群众心中无往不胜的英雄,关公被汉族群众视为忠义仁勇精神的化身,在磨盘山的关公庙中,在普桑决的话语中,我们分明感到,关公和格萨尔已融为一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