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来自第一军医大学等单位的44名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作为“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日前受到总后党委的表彰,他们是我军医学战线上青年英才的代表,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从总后有关部门获悉,“九五”期间,我军医学领域新一代科技英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3”和军队重大攻关课题3600项,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重大科技成果872项。
中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总后党委就把加速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了优秀科技人才库,设立了优秀科技人才基金、成立了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使队伍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总后,中青年科技人才人数已占到科技人才总数的97%以上,科室主任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76%,其中57%具有博士学位,许多人还是博士生导师。这批中青年科技英才,大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立足国内发展成才,积极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军事医学前沿领域奋力拼搏。近年来,已有15人获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奖,2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9人获“求是奖”,14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肝胆外科,一直是世界医学的前沿领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董家鸿与他的同事多年来攻关不辍。他和同事曾连续7个多月扎在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动物实验室里,先后完成了30多例动物实验。去年10月,他们艰苦拼搏的结晶——“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所在的肝胆外科也荣立集体一等功。
类似的创新之果,还有许多。1997年3月,我国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二医大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获得成功;次年,我国首例胸主动脉瘤和首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也在这里获得成功;1999年,世界首例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又在这里获得成功。景在平,这位年仅45岁、先后在我国创造了5项“第一”的青年血管外科专家,成了备受国际血管外科学界瞩目的焦点人物。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主任曹雪涛,26岁就取得博士学位,28岁成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之一,30岁就担起了学科带头人的重任,他发现的124条人类全长基因全部被国际基因库登录。他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去年又荣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曹雪涛还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世界免疫学前沿的每一个发展动向,他所领导的研究所与瑞士巴赛尔免疫学研究所等国外近10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一大批国际著名科学家长期保持密切交流。为发展学科建设,他借鉴国外的科研发展思想,率先探索产教研结合的科研发展模式,通过引资纳才、高薪聘贤、内外协作等方式,不仅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所,而且拢聚了一群比他更加年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