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治山治水的专业户

2001-09-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文斌 我有话说

真想不到,在云南的元谋,竟然见到了黄土高原的景象:盆地中深厚的土层经水流的长期切割,竟成了沟壑纵横、土柱参差的惨状。当地人把这种地貌称之为“土林”,列为旅游胜景。但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去看,它不过是水土流失的恶果。

据称,在元谋,这种“土林”面积就有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的面积就更大,高达1504平方公里,占当地国土面积的74.4%。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早在1989年,元谋县就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首批重点防治县。

面对如此繁重的治山治水任务,面对巨额的资金投入,元谋县委、县政府在全民动员和全党动员的同时,把扶持和发展治山治水专业户、重点户作为一项重大政策措施:一是打破行政区域和所有制界限,允许不同经济主体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水土治理开发,并将承包期延长到30—70年不变;二是对办理承包“四荒”土地使用许可证给予免费;三是对单位或个人发展经济林果种植的均调减电力增容费,经济林果从挂果之年起3年内所征收的农林特产税由财政返还50%给纳税人;四是允许县乡机关干部职工离职、辞职或提前退休治理水土流失;五是由县政府对苗木给予补助,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发经果林10亩以上者,每亩由县财政提供扶持资金1000元。

这些政策措施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今,全县共扶持发展了购买“四荒”面积在50亩以上的157户水土保持专业户、重点户,累计购买“四荒”面积7.3万亩,占全县拍卖“四荒”总面积9.36万亩的77.7%;共投入治理资金3032.77万元,占全县群众自筹资金的84.9%;已初步开发治理“四荒”面积46.7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元马镇的张二村河小流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今,该镇依靠新发展的20户水保专业户和重点户,已治理面积9573亩,占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85%。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是葱绿一片。

坐落在黄瓜园镇龙川河岸的魁角山,本是一片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共产党员潘连兴用14500元承包了山上的1300亩荒地,此后又投入90万元在山上种树、开路和修建蓄水池,安装滴灌网。他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每年毛收入已达20万元。

黄有春,原为元谋县批发公司的职工,当他1997年到老城乡小西村承包500亩荒山时,许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可黄有春却认定治山治水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1998年,他创建了元谋金株有限责任公司,招聘了有志于荒山开发的人才,并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起了龙眼荔枝研究所,使生产经营、科技推广、产品运销步入了良性循环,成了元谋水果产业的龙头企业。去年,黄有春在开发好500亩荒山的基础上,又承包了2000亩荒山,继续进行治山治水的战斗。

在众多的拓荒者中,有一位出生于元谋热坝的彝族妇女特别引人注目。她叫郑子琼,16岁便闯荡商海,在昆明作起了生意。90年代初,她带着一股回报家乡的热情,怀揣百万资金回到元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十多年来,她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但却痴心不改,在自己购买的6000亩荒山中完成坡改梯200亩,修建公路5.6公里,修建坝塘3座,架设输水管道3800米,种植香蕉400亩、芒果188亩、龙眼91亩、余甘子200亩、车桑子和黄荆条500亩、印楝500亩,封禁及补造林木3921亩。如今,按照郑子琼的规划,一个旅游观光农业的大框架已经形成,美好的前景正在向她招手。1996年,郑子琼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去年又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开发‘四荒’示范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