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席尔现象”的背后

国际观察
2001-09-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德国汉堡将于9月23日进行选举。虽距选举只有3周,但人们对竞选中出现的“席尔现象”的关注,似已胜过对竞争结果的关心。

罗·巴·席尔今年42岁,是汉堡初级法院的一位普通法官。对两件案子的审理,使他赢得了“铁腕法官”的称号。一位有心理障碍的妇女,专与停放在街头的汽车作对,先后在10辆汽车上留下深深的划痕。因为她心理有病,许多人对她似乎没有办法。但席尔接手这一案子后,排除了种种障碍,硬是将她判了2年半监禁,并不得保释。此外,他还将一位涂改护照的外国人送进了监狱。这两件事,使他在汉堡的名声大振。借着这股人气,他于去年7月同几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在汉堡成立了“法治攻势党”,主张依靠法律,改善当地治安。该党宣布参加今年汉堡的竞选以来,趋者如鹜。他自己表示,竞选费用不成问题,主动为该党捐款者不少。据最新民意测验,该党的支持率已达15%。一个刚刚成立一年、只以“社会治安”为话题的政党,能顶住现有各大政党的挤压,并迅速得到15%的民众支持率,实为德国政坛罕见,被舆论称为“席尔现象”。

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德国政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社民党在汉堡已执政44年,居民希望看到新人进入政界;有的说,1997年选举时,汉堡对哪个政党都不满意的“抗议选民”有19%,席尔把这部分人拉到了自己的旗下,不足为怪;也有的指出,汉堡已成为罪犯的乐园,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毒品集散地。德国许多地区的犯罪率在下降,但汉堡的犯罪率却在持续上升。在汉堡街头被盗的机率是慕尼黑的11倍。汉堡市民对社会治安和犯罪的关注率为48%,而同一话题在柏林的关注率只有10%。

然而,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似乎并不这样看问题。他日前向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发表谈话,批评德国的各大政党不以选民利益为重,去“争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把问题当作党派争斗的工具。他批评各党在选举议员时实行“垄断统治”,主张公民应对大选有更大的影响。此前,他曾公开批评德国的“政治界层”只关心选举结果,不关心选民利益。这位德国基民盟的前高级领导人还表示,基民盟的捐款丑闻伤害了选民的法治感情,他将继续休止自己的党籍,并把党费缴给一个福利基金。

应该说,前总统魏茨泽克的分析一针见血,指出了西方民主的顽疾。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利用选民关心的问题进行党派斗争的,岂止是汉堡、岂止是德国!它早已成为西方民主的一种通病。这几年,对政治不关心,对选举厌倦,像瘟疫一样在西方各国蔓延。各国选举的投票率之低,常常令当选者脸上无光。但愿老总统魏茨泽克的批评,能引起西方高喊“民主”口号的权贵们的重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