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依托优势创特色

2001-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一家创办于1992年的高校出版社,出了一部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澳文化交流之桥”的《麦夸里英汉双解词典》而蜚声海内外,也就是这家苏南地区唯一的高校出版社,九年来,依托百年老校的学科综合优势,依托2500年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江南地域优势,以“积极为教学事业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既服务社会,又壮大自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

相对于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苏州大学,1992年创办的苏州大学出版社还只能算个少儿。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苏大出版社已取得了让同行不可小视的业绩。这样一组数据,值得苏大出版社骄傲:全社44名员工不仅编辑出版了文、理、工、医4份学报,而且图书发行码洋连年递增,1999年为4300万,比1998年增长了10.32%,2000年为5330万,比1999年增长了23.04%,2001年可望突破6000万;图书销售回款率1999年和2000年分别达到97.2%和87.43%。随着选题和编校质量的提高,印制质量也不断提高,1999年有70种图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署优产品,到2000年便达到了135种,在全国560多家出版社中名列第28位;随着出书品种的增加,近年来图书平均重印率达到了40%以上。苏大出版社还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和“苏州市勤政廉政先进集体”。

“树老根弥壮”,苏大出版社紧紧依托百年老校的优势,完成了从“赖以生存”到“羽翼渐丰”的跨越……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她曾罗致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知名人士,如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董寅初、谈家桢、倪征、查良镛(金庸)等。如今的苏州大学,由于苏州医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并入,更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高等学府。苏州大学包容的文、理、工、医、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众多学科和人才的优势,给苏大出版社提供了丰厚的出版资源。

谈起创办之初的苏大出版社,高敏社长说,依托百年老校的优势,尤其是依托其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和学校聚集的科技和教学人才优势,是苏州大学出版社自1992年成立以来能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出版社的首要职能。高等学校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为有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的教师著书立说,以及组织出版的学术著作,在苏大出版社的出版中占有很大比例。

苏大出版社在1999年-2000年这两年中出版了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图书有195种,占该社总出书量的76%;为本校教师出版教材、学术著作85种,占总出书量的33%。其中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和广受好评的学术著作有《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丛书,以《隋炀帝大传》、《曾国藩评传》、《顾炎武年谱》为代表的年谱评传丛书和由国学大师钱仲联教授主编的《广清碑传集》以及《现代政治学研究丛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丛》等。值得一提的是,钱仲联教授主编的《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是一套富有创意的中国古代散文丛书,填补了明清散文研究与出版领域的空白,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将在今年9月十二届全国书市上隆重推出。广受各类院校和有关部门欢迎并使用的教材有《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系列教材》、《财经干部培训教材》、《新世纪教育文库》、《全民健身活动知识丛书》(5辑32册)、《新视野英语阅读丛书》(4册),以及江苏自学考试教材、江苏成人教育英语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等等。此外,苏大出版社还为省属高校的教材改革、重点学科建设及苏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出版了大量教材、学术著作及标志性学术成果。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两课”教材。

回顾创业历程,苏大出版社总编陈少英一语破的,“准确的定位是发展的关键”。苏大出版社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的业绩,是因为苏大出版社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以“创特色、出精品、讲服务、增效益”为办社宗旨,依托百年老校,发挥学科优势,立足文化名城,体现地域特色,注重学术积累,服务广大读者,因而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争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宽广厚实的基础。

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积淀,璀璨的吴文化遗产……

苏大出版社依托地域优势,积极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江南文化”研究特色逐步显现。

苏大出版社地处苏南,苏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璀璨的吴文化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转化为苏大出版社的出版优势?苏大出版社通过长期的积累与探索,在挖掘这口“富矿”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在出版了《现代化与苏州丛书》(12种)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版了《苏州文化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各8种)、由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作序的《苏州词典》以及《苏州园林旅游丛书》、《江南名镇丛书》等。此类丛书的出版,不仅研究、发掘整理了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更是为承继、开拓、创新苏州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受各界关注的《苏州文化丛书》,围绕“名城、名人、名文化”组织选题,约请吴文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全面介绍苏州的戏剧、绘画、园林、街坊、名胜、民俗、考古、工艺……深入挖掘苏州文化的传统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雅俗共赏、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在出版界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好评见诸各大报刊,还获得了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同属江南文化系列的《扬州文化丛书》也即将于今年正式出版。

当谈到苏大出版社对弘扬吴文化有何长远打算时,高敏社长娓娓道来:“作为苏州的出版社,我们既立足苏州又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从明年起,我们准备向整个东南亚地区拓展,东南亚地区对吴地文化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比如日本,唐宋时代的文化曾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日本人因此对唐代、佛教以及江南的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领悟力,《枫桥夜泊》就是日本最流行的唐诗之一。真正的地域文化也就是世界文化,文化是无国界的。”

苏大出版社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优化结构,精心选题,探索出了一条“系列化、板块化”的出版路子。

近两年来,苏大出版社紧紧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高校丰厚的出版资源,努力开发并优化图书结构,组织出版了一批反映学科特色并具有较高质量的图书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丛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丛》和《现代政治学研究丛书》的推出就是苏大出版社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出版的成功例证。

外语类图书在先前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来,苏大出版社通过加大外语类图书选题的开发力度,成功地构筑了外语类图书的重要板块,形成了包括大学英语、高职英语、成教英语、自学考试英语、市民英语、中学生阅读英语等不同层次多种系列的外语类图书,《新视野英语阅读丛书》成为十一届全国书市上的亮点,《听与说——最新英语听说教程》、《英文名篇诵读本》等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与好评。APEC财长会议在苏州召开前夕,《苏州市民英语100句》的出版,奉献给了苏州市民一本走向世界的英语交际读本。

1999年-2000年,苏大出版社还相继推出了多种系列套书,如《现代企业理财丛书》、《新会计系列教材》、《名师示范作文丛书》、《中学教学与测试丛书》等,这些图书选题的成功开发,使得苏大出版社原有的图书板块结构更加厚实,并形成了新的特色图书系列板块。

规范管理,是实现各项目标的前提,苏大出版社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机制。

给笔者印象颇深的是,被评为“苏州市勤政廉政先进集体”的苏大出版社,有一个团结务实、勇于改革、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以及敬业爱岗、奋发进取、甘于奉献的员工群体。为促进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在内部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凡可以量化管理的岗位,均实行目标责任制,其余的实行岗位责任制,年终分别按目标职责进行考核,优绩优酬;三是逐步推行聘任制,对新进人员均签订劳动合同,实行聘期制,精简机构,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前些年,“卖书号”成为一些出版社牟利的“短平快”手段。然而,苏大出版社始终认为,作为高校出版社,肩负着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肩负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肩负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的重任,因此,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政治,守纪律,抓管理,带队伍,认真贯彻新闻出版方针,紧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决不能因贪图蝇头小利而损害大局。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苏大出版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迁入高六层、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办公室宽敞明亮、格调典雅;资料室、档案室、员工健身活动室一应俱全;书库用房由原来的800平方米增至1850平方米;社内建有局域网,并挂接校园网,每个办公室均配有电脑……暑假期间,按规定可以轮休,但很少有员工休息,自觉自愿地在本职岗位上辛勤耕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敏社长表示,在“十五”期间,苏大出版社将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谋求更大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