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注意“小节”

杏坛刍议
2001-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易思平 我有话说

有位家长投书本报编辑,说她带上小学的女儿到朋友家玩,女儿对大人们挺讲礼节,但对朋友小孩的招呼与问候却不理不睬,非常冷淡。她教育女儿说,对小弟弟也要以礼相待;不料,女儿竟说:“我们在学校见到老师行礼问好,老师都不还礼的。”

记者就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每天早上入学时,几乎各个学校的门口都有值周的学生站立迎候,看到老师进入,便举手示礼,齐声问好,而老师们却视而不见,昂首而入,没有一个还礼的。

对这种现象暂且不去挖掘它的其它深层次问题,只就事论事,从最表面的意义上来说,它暴露了我们的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不拘小节”的情形已到了非常普遍、非引起警惕不可的程度了。有一位教师在一篇文章中列举了他的同行们不拘小节的行为多达20余种,如:“在教室内吸烟”、“带着酒意上课”、“随地吐痰”、“坐着讲课”、“在课堂上掏耳朵、抠鼻孔、挠头”、“一只脚随意踩在学生凳子上”、“随意走出教室干其它事”、“扔学生作业本”、“让学生站在黑板前”、“斜视学生”、“随意叫学生干这干那”等等。平心而论,说教师这些“小德小节”上的过失行为是一种平常现象,一点都不夸张。

对教师自身来说,“小节”似乎是小事,但对学生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学校和社会留给学生这样的形象,无疑增加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的难度。对此教师自身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造就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而品格和人格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深刻的东西和灌输了多少深刻的道理,而在于教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文明而高尚的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这正是一些教育家提出的“养成教育”的精髓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时时拘小节、重小节,这应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