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追求稳定无风险的投资回报是众多工薪阶层的期盼,加上开征利息税,国债便成了人们的首选,国债市场迎来了空前的火爆。
记得去年夏天为买国债,笔者早上6:00多钟带两万元去银行储蓄点排队,可等到8:00银行刚开门,营业员便说国债已被部分市民“预约销售一空”。渴盼中等到今年5月15日,是财政部凭证式二期国债发行第一天,早上5点多钟打的到本埠一银行储蓄网点购买时,发现已有80多位市民排起了长龙。此次国债发行总额500亿元,时间从5月15日到7月14日。排队至9时,等了近3个小时终于快轮到我时,营业员又说今早来了好多大户,卖完了。3个气不过的老太太愤而质问储蓄所主任:前面的十多人买了多少,给我们说说?今天销售指标是多少?主任敷衍了两句便再没见踪影。在经历了一次次空等失望后,笔者感到,国债市场如何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及积极性,已成为摆在一些地区金融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排队购买国债的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这种利率较高、素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情有独钟。然而,现在不少地方发行国债时,少数金融部门营业点一开门便对排成长龙的市民说“国债已预约销售一空”,由此造成市民们对金融机构截留国债、将其变为“权力股”、“内部股”意见较大,久之,想买大笔国债也要走后门、找银行里的人已成“人所共识”。因此,为杜绝国债截留私售,金融部门有必要对各营业网点国债承销指标、销售进度等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