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创办世界一流高等职业学校

2001-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海淀走读大学校长 傅正泰 我有话说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思考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世纪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伟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顾与总结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创立与发展的过程,我们认识到,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成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者。

一、做新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紧缺资源,适龄青年中每年只有少数人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就严重限制了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高等专科学校,海淀走读大学自1984年创建以来,一直坚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之路、开创民办高等教育先河”的宗旨,坚持走“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学校民办公助、自负盈亏、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办学道路,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9000余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并短期培训了20000余人。

由此可见,海淀走读大学正是为了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我国公办高等教育力量不足的矛盾而创立的。近20年来,我们经历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在北京和全国范围内由“一枝独秀”到“万木皆春”的发展过程,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它的成功证明了民办大学完全可以在中国生根发芽,可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我认为,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出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会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会越来越高,投资会越来越大,这种教育需求给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有新的快速发展,并一定会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公办大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就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劳动者素质就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开设更多带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以便大量地培养直接为经济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人才。这一点,早在海淀走读大学创办之初,我们就已经明确下来,并一直是海淀走读大学坚持的办学思路。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曾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到我校视察,我在向他汇报时说:由于生产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很多领域如经营管理等方面难度有大幅度增加;由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对各种服务行业水平的要求也已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就需要我们发展出高等教育新的模式,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不断产生的要求。经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行政
部门的批准和大力支持,海淀走读大学进行了三年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并获得成功。海淀走读大学的发展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利于推动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有效育人模式。

海淀走读大学近2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精神,推动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使学校不断前进的历史。中国人口多,底子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道路。在国家财力投入不足的形势下,过分依赖国家投入既不能充分满足广大青年的求学需要,而且严重束缚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总结国内外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迈出了办学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这是我们坚持体制创新、创办世界一流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基础。在这一认识指导下,海淀走读大学走出了一条新的办学体制的道路,那就是“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学校民办公助、自负盈亏、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我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交费,政府投入只起鼓励帮助作用。学校收费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拥有了20余万平方米的校舍。到2001年,学校已发展成为具有12个学院、100个专业、计划内在校生10300人,计划外自考、高职双证、夜大学生9000余人的万人大学。

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发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