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梁捷通讯员苏雅琴)国庆、中秋即将来临,“打折”成为商家纷纷采用的促销手段。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为此向消费者发出警示:“打折”并非免费的午餐。
消费者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商品。折扣越多,消费者似乎得到的实惠也越多。在对商家打折促销进行深入调查后,中消协今天告诫广大消费者,要警惕商家“打折”时玩如下“猫腻”:假打折,采用先抬价后降价的方法哄骗消费者;购物返券,吸引消费者循环购物,有些商品不列在活动之内,消费者在使用代金券时才发现;假赠送,假抽奖,“买一赠一”、“买一送几”,有的明为赠送实为搭售,存在严重欺诈;假甩卖,消费者所看到的甩卖商品并不都便宜;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有的商场宣称全场5-7折,但有一半的商品都属于特例商品,有的商场宣称消费200元可获50元精美礼品,实际上却是卖不出去的积压商品;购买打折商品无法获得相应的售后服务,一些商家在出售打折商品时声称,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甚至不出具发票,在商品出现问题时,只能不了了之;积分返利,当消费者购物达到一定数额,就可领取一张积分卡成为会员,参加“打折”,一般为9-9.5折,但相当一部分商品不参加打折优惠;特卖场,常常是商场中客流量最大的区域,容易让质次产品鱼目混珠。
针对这些问题,中消协向消费者提出如下建议:购买打折商品时,必须看清商品价签所标内容;货比三家是抵御价格欺诈的有效武器;倡导理性购物,避免盲目消费;警惕商家以“降价商品不许退换”为借口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受奖品或赠品时留意其标识;留好相关购物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