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画教学和中国画创作

2001-09-30 来源:光明日报 邵大箴 我有话说

20世纪之前的中国画教学采用的是师徒制,从临摹入手,培养了那时的中国画画家,其中的利弊是大家知道的;20世纪以来,按照西方模式办美术教育,在学校(院)里的中国画教学,受到西画教学模式的影响,从素描着手,强调写生,结合古画的临摹(对临摹的重视,各院校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又培养了一批另外类型的中国画家。今天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中国画教学问题,当然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和新的抉择。首先,我们必须总结上一世纪尤其是1949年之后中国画教学的经验、教训。这几十年的道路曲曲折折,有两个时期比较重要,一个是50—60年代初,一个是1979年之后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现在学校里的骨干教师,画坛上活跃的中青年画家,大多数是在这两个时期接受中国画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得看看1949年之前的情况。在回顾、总结时,我们有个参照系,那就是20世纪之前的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当然,今天由我们来总结和整理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很难客观、公正和科学。这没有办法,尽力而为之,任何人的思考、眼光和见解,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中国画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它们各自占有多大的比重,它们如何谐为一体地在培育中国画创造人材中发挥作用。这是在50年代就热烈讨论过的问题,近20年来也没有停止过争论。争论的各方,都认为在中国画教学中要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只是三者的先后、比例以及具体的安排,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有两所学院大家公认为是有代表性的,这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和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解放之后,这两所美术学院都拥有过杰出的中国画教育家,也都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中国画创造人才。新浙派、新京派(姑且这样称呼它)就主要是这两座学院培养出来的画家挑起大旗的。这两创作派别、这两所学院的中国画教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处,又有什么差异,社会上、国画界有各种议论,这是很自然的。我想,它们都是在中西融合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都有艺术面临现实,关注人生的思考、认识和自觉的追求;也同样,他们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也或迟或早地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修养、传统绘画技巧在现代中国画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传统精神与技巧在许多方面体现在笔墨之中,而对笔墨的认识与理解必须通过对经典古画的临摹方可获得。这两所院校中临摹课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大家对传统的重视。这里有两个情况值得提一提,一就是中国文人画传统中人物画比较薄弱,学习人物画的画家当然也要上临摹课,要临摹人物、山水、花鸟,以体验笔墨的精神,掌握笔墨的技巧,但相对山水、花鸟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更多地掌握写实造型能力。这写实造型能力的掌握,有多种途径,民族传统的经验和技巧积累是一种,西画的素描造型又是一种,只是后一种即西画的写实造型需融入中国画的格调与情趣之中;二就是对临摹的摆法,从临摹入手学习中国画,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是不是要在中国画教学中提以临摹为主的主张,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三三制”,即临摹、写生、创作各占三分之一。不过有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临摹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传统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总之,在上述两校以至其他院校中,具体做法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强求统一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实践中允许做不同的试验,才是明智的做法。艺术创作允许有不同流派,而且有成就的派别愈多愈好,同样,艺术教育中也允许有不同学派,这样,中国艺术教育才会生气勃勃,中国画坛才会充满活力。

参加首届黄宾虹奖评选的11所艺术院校都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选送的作品都显示了各自出色的教学和创作成果。相信通过这次评奖活动,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画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其更具中国传统精神,更符合新世纪人们对中国画的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