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国家和地区终于走出了“短缺经济”的阴影,进而步入了“过剩经济”阶段的时候,当一些产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预见,古老的食品产业非但没有随着“吃饭问题”的解决走向衰落,反而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变革,显现出空前的发展势头,食品产业将成为新世纪的当红产业。
食品产业的这种特质是有着极为深刻的“生物学原因”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岁月里发展出味蕾、鼻黏膜的嗅觉区等等,赋予了人类“除了吃饱还想吃好”的追求美食的本能。人们对营养和能量的生理需求是有限的,对美食和时尚的心理需求却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当人们赋予食品更多的功能时,也就极大地拓展了食品产业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患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等导致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而其中许多病实际上就是“吃出来的”。今天,人们为“减肥”和“怎样才能吃出健康”操心,这同样给“过剩经济”时代的食品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此外,当前面对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世界性危机,人类开始认真地反思一系列有关人类生存战略的问题。而“吃什么”和“怎么吃”作为人类生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必然地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以至有些学者把“吃什么、怎么吃”定位为第六次产业革命。
与此同时,作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现代生物技术的大发展必将给相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而食品产业正是直接受惠的相关产业之一。
我国食品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食品产业是一个以全社会为消费群体的产业。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2%,而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占世界食品产业的比重,无论从产量上还是产值上都远远低于这个比例,所以拥有很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虽然自80年代我国食品产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1995年食品产业的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8%,几年来这个数字大体以每年2%的幅度持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的80%-90%相比,差距仍然是巨大的。
——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由温饱刚刚进入小康的阶段,一般说这是一个食品生产加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我国幅员广阔,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不同民族各有各的饮食文化传统,这都为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业提供了多层次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占我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基本上仍然延续着带有“自给自足”色彩的生活方式。今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将成为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广阔市场。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加入WTO,必然会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但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也会获得许多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落差,迅速地提高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还意味着可以把我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食品加工业通过现代化技术改造,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许多传统食品都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食品及其所体现的饮食文化。
而除了这些可计算的“有形的市场空间”以外,前面所说到的人们对健康、美食和时尚的追求,以及食品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产生的大量新的生长点,都将赋予食品产业以不可估量的“无形的市场空间”。
附注:作者以一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工作者的独特视角,提出了食品产业在“过剩经济”时代发展的新观点。
作者现为北京联合大学职业师范学院保健科学系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宪梓优秀教师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