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软件业起步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发达国家的软件产业开始形成,其产品多针对国内和区域市场;第二阶段,从1980年到1995年,美国等软件大国的软件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软件市场,塑造名牌产品,取得了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软件产品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软件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为分布式软件开发带来便利条件,促使了软件产业全球分工的形成。以印度、爱尔兰为代表的新兴软件工业国由于技术储备充分,得以迅速融入国际软件工业圈,并占据了从低端到高端的一系列阵地,成为全球软件生产的重要加工基地和出口国。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使软件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从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及软件产业战略规划,都将软件产业的兴衰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刚刚结束的全国软件工作会议,更是提出了“用10年时间,抓住‘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使中国跨入‘软件大国’”的号召。
为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家已确定2001年为“软件年”,对软件企业作进一步扶持,资本市场向软件企业打开了大门,风险投资关注的目标由互联网企业转向了软件企业,国内软件企业上市融资途径开始畅通。这些都表明,中国软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瑞星怎样才能在这样的黄金时期获得“黄金发展”呢?目标就是:把瑞星做成全球最有价值的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之一,使瑞星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信息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护。
对于一个商业企业来说,什么才是“最有价值”呢?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本的原则却很简单,那就是看这个企业和机构在当时的商业生态中,究竟处于整个商业食物链的哪一个环节上,然后再看这个企业或机构所掌握的资源是否与当时整个商业生态中的稀缺资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在整个商业结构的四大环节(产、供、销、购)中,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种具有垄断性的资源——物资、资金和信息。由它们流通和交易产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左右着整个商业世界的发展走向。谁能在合适的时机掌握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权,谁就是当时商业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企业!而瑞星恰恰是中国市场上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佼佼者,所涉及的业务正是保护信息的安全。
了解国内反病毒市场的人都知道,尽管从连邦软件专卖店的统计数据来看,整个国内软件零售市场的近60%份额是由反病毒和信息安全产品支撑起来的,但是在这60%中个人消费占据了绝大部分,企业级安全市场尚处在萌芽状态。我们以“倒二八的转化”作为对策,提出:要成就瑞星公司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全力开拓国内企业应用市场,而且还要进军国际市场,将来自个人和企业应用两个市场的收益从现在的8:2尽快转化为2:8。
这绝对不意味着瑞星会削弱在个人市场上的推进力度。相反,瑞星会依托现在的个人市场优势,来从另一个侧面带动企业市场的发展。实际上,在国内的诸多同行中,只有瑞星曾经在以往的经营中,有过成功的企业应用市场的推广经验,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把以往的这些经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进一步延伸,新的市场拓展过程中形成适合国内企业需求的企业级市场,进而进军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