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怎样在广大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湖北省襄樊市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市在全市乡村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倡导“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同时在城市开展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宣传单位形象。目前这两项活动成效显著。
今年3月以来,襄樊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和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全市上下正在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人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记者近日在这座鄂西北的千年古城采访,处处感受到一股先进文化的春风在荡漾,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9月7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襄樊市南漳县采访,在一个叫九仙观村的小镇上,看到几个农民乐手在排练。下车一问,原来是这里的“文化科技书屋”户主谢传海在组织他们自发地为襄樊市诸葛亮文化节排练节目。记者随即来到他办的文化书屋,门口的一幅对联让记者忍俊不禁:“农民朋友借书优惠小说半价科技免费”。该文化科技屋分“书”、“乐”两屋,书屋藏有各类图书1万余册,影碟2000余盘;乐室备有二胡、琴、小号等各类乐器6种。同行的县委宣传部部长杨仕汉介绍:小谢,今年29岁,在部队当兵时是文艺骨干。退伍后,个人投资开办“书屋”,年收入在7000元以上。谢传海采取以“书”养“乐”的方式,投资近万元购置影碟机、电视机、二胡、小号等文艺器械,组织人们在此吹拉弹唱。九仙观文化科技屋已成为这里茶余饭后求知求乐的理想场所。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襄樊市宜城市采访。这里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该市广大农村分布着1000个文化中心户。据估算,每个文化中心户投入在万元左右,仅靠一村一户力量有限,宜城市委书记唐有月带领市委办率先援建10个文化中心户,紧接着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也纷纷加入了援建行列。全市正科级以上单位共援建文化中心户284个,为每户援建300册以上的图书。如今,闲暇之余,宜城农民有句口头禅:“走,到乡村小书屋去坐坐。”
希望的田野上,缘何呼啦啦地冒出了如此众多的充满希望的“乡村小书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近年来,襄樊市委宣传部一直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他们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干部群众的精神无所寄托,有的家中有衣柜、鞋柜、酒柜,却没有书柜。
据襄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黎介绍:今年年初,市委宣传部制订了《关于开展襄樊市群众性读书活动的方案》,响亮地喊出了“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的口号。随后,南漳县、谷城县、宜城市等县市迅速响应,倡导“村村有书屋、人人学新知”的新风尚。如今,襄樊市广大农村“乡村小书屋”犹如星星之火点亮了农民心中的明灯,成了农民求知求乐的课堂和了解政策的窗口;成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沟通思想的阵地。
9月8日上午,记者在襄樊市谷城县采访了解到:秋播在即,一本叫做《大棚蔬菜》的书在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流行起来。这本书的作者华国清,是当地老君台村11组的农民。她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汇编成书,自费印发给群众。《大棚蔬菜》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谷城县倡导农民读书的必然结果。
农村燃起了星星之火,城市怎么办?襄樊市开展了规模很大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谈及开展此活动的缘由,市委书记孙楚寅对记者说:“广场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一个广场就是一个凝聚点,就是一个活动点,就是一个表演点,就是一个示范点。广场文化活动,可以把地下活动引到地上,把分散活动导向集中,更便于管理,更便于疏导。因此,我们把‘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市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作为满足市民文化需求,营造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据介绍,原来襄樊市只有一个广场,还被400个摊点和几十间门面房挤占,人们没有集中活动的地点。1997年,市政府下决心迁走了摊点,拆掉了门面房,对广场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使这里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近几年,市政府把广场建设当成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健身和娱乐需要的基础性设施来抓,先后建设了多个广场和多个小游园。同时,下大功夫对护城河和汉江两岸进行改造,这样,就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网络,每天清晨和傍晚,上百支队伍、数万人在这些地方进行文化活动。襄樊变成了歌城、舞城、快乐城。9月8日晚,适逢周末,记者漫步汉江边的古襄阳城墙下,但见这里灯光闪烁,歌声嘹亮,市邮政艺术团正在为市民演出。广场上万名市民争相观看,成为欢乐的海洋。
为了把自发的活动变为自觉,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委宣传部和机关工委联合举办了“周周乐”展演活动,整个活动以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到目前,已演出80多台节目,共演出“三颂”文艺节目1000多个,参加演出的有200多个单位,近万名文艺骨干,观看者超过30万人次。
“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的开展,在襄樊城掀起了一股文化建设的热潮,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抓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大批新业余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市区业余群众文艺团体已达50多个,成员达4000余人。许多企业抓住“周末文化广场”提供的商机,在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上大做文章。
“襄阳好风日”。具有2800年历史的古襄阳城,如今已成为政通人和的大城市。浓浓的先进文化氛围把这一块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已变成当今的商家必争之地。离开襄樊时,记者路过该市的高新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开发区,这里已成为一块中外商家投资的热土,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一辆辆新型的风神·蓝鸟轿车正在下线……襄樊,正昂首阔步迈入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