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10月16日电新学期开学以来,河海大学认真落实“三个代表”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们的基本思路是,在育人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个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视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把爱国爱水教育贯穿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在备课中着重强调这样几个观点:要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她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讲述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耻辱和灾难时,对学生进行不忘国耻的教育,激发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发愤努力的献身精神;介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时,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时,把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利用读书会、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广播电视等途径,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每年学校都要拨出50万元,用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将教育资源划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校内资源主要有张闻天生平陈列馆、张闻天铜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碑、校史陈列馆和主干道两旁竖起的34块名人名言灯箱。校外资源共有26个基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社会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第二类是展示国内建设成就的教育基地,如小浪底、三峡水利工程等。第三类是学校出资与社会共建的教育基地,如梅园新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
三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提高教育效果。如组织学生到历史名胜、重点水利工程参观考察,激发爱国热情;邀请英模来校作报告,给同学们树立学习榜样;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办“爱国、爱党、求知、奉献”主题活动,每年校庆期间,都要举行爱国爱水爱校报告会。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它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重点工程进行调查、考察和实习劳动。连续六年有98%的学生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民情、水情,使他们增长了才干,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1986年开始,每年坚持本科新生在入校时就接受军训和国防教育,为大学生四年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的爱国奉献热情大为高涨。五年来,河海大学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全都按时归来;连续10多年培养的1000多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近2万名毕业生分赴全国水利建设工地,即使在偏僻、闭塞、艰苦地区工作,他们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