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奇,1954年生,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经济学硕士。1982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团山西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太原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98年6月起任现职。长期从事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或执编6部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记者: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决定的?高校党组织在党的作风建设中有何作为?
朱先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考验,面对我们党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中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确实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很大。形势的发展,对执政党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地位,确实到了非研究不可的时候。任何一个政党,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中都有一个发展问题。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党的建设问题。高校党组织不仅应该认真学好讲好六中全会精神,更要研究好党的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高校党组织在党的建设中大有可为。
我们党在基本队伍的成分构成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层次越来越高。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党员,重要的条件是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高校作为培养高知识人才的地方,更加有必要认真研究新世纪党的建设工作,把培养有知识有觉悟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工作做好。现在我们每年招收大学生100多万,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比例是1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向社会输送10多万大学生党员。若干年以后具有本科生以上学历层次的党员人数将大大增长,可以极大地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作为人才集散地,高校党的建设对整个党的建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别的行业难以承担的。
记者:今年太原理工大学可谓双喜临门:先是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接着“211工程”一期建设项目提前通过国家验收,可以说在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中获得了双丰收。请问你们是怎样抓好党的建设工作的呢?党的建设对学科建设有何促进作用?
朱先奇:太原理工大学是由原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合并以来,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天也没有削弱或放松党的建设。合并之初,学校党委就提出:不能让任何一个党员有一天没有党组织。为了保证学校的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我们不失时机地建立健全了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群团组织,使组织建设和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同步到位,为加强学校各项建设铺平了道路。
一个学校能不能快速发展,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我们多年来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领导体制,切实保证校长依法行政。由于有班子的坚强领导,学校在深化改革、推进各项建设中,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211工程”建设这个重点,始终强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根本,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在不断推进改革中,校党委深深地知道,抓好党委的工作,思想作风是基础,党员队伍是关键。为此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两点一线”(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是重点、教学科研是第一线)、“三先三后两倾斜”的发展原则,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完善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管理中实行了公示制、试用制和任期制,坚持“阳光作业”,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择优任用干部的科学性。同时,校党委对考核中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称职干部予以免职,有效地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太原理工大学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有何新举措?
朱先奇: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教育和制度确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就我们学校而言,当务之急是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要适度超前,要防止在制度边缘犯罪。学校制度建设,要把社会关注的对人才培养有直接影响的制度制定好、落实好。比如在招生、收费、分配等等环节上,需要有更明确更具体的制度。另外,在制度建设中,还要注意不要为立制度而立制度,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确实是学校行为需要约束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