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项目”表彰大会上,共有六个项目获奖。其中两项软件项目获奖,一是汉王输入法,另一个则是国产自主版权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吉奥之星。记者采访了武汉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李德仁教授,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双院士,李德仁曾带领大家在技术开发上勇于创新,如今又在市场开拓上果敢向前。
记者:此次吉奥之星系列软件获奖,其成果再次得到了国家的肯定。请问在技术上吉奥之星是怎样“后来居上”的?
李德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计算机来管理地理和地图信息,它不仅能管理量大、多变的数据信息,而且还可做一些分析,合理选线、选址。国外从1965年开始研究,我国从1978年才开始,到1985年,各种示范性地理信息软件开始起步,但当时的水平还只停留在了解什么是GIS,在中国有何用,还没有想到也要做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后来,有很多中国专家去国外做软件,“人才出口,软件进口”,到了1988年和1989年,这种情况很严重。我们意识到,要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就要立即开始行动,建立自己的基础平台,老在别人后面学是很难赶上别人的,我们在思路上创新,另辟蹊径,在深入研究GIS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成果来解决GIS的问题。从第一步直接跳到了第三步。同时以遥感来做GIS,遥感是影像,GIS是图形,把两者结合,正好符合“数字地球”的要求。
记者:吉奥之星的成功开发,把中国的地理信息技术推到了世界的前列,具体说来,其意义何在?
李德仁:吉奥之星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安全和大型空间信息的管理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它标志着国外GIS软件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从此结束,其经济意义也非同一般。地理信息涉及到城市、土地、旅游等各行各业,大量软件从国外进口,价格高、耗费大。现在有了自主版权软件的竞争,迫使国外软件在招标中降价达到原价的五分之一,其中Erd a s由原来的5万元人民币降到9000元人民币,SDE由3万美元降到4万元人民币。原来GIS市场是“四六开”,国外产品占六成,而现在情况相反了,国产产品占了六成市场。
记者:吉奥之星系列软件自1998年正式投放市场,两年之内,市场份额就跃居国产GIS软件的第一位。现在国内GIS市场的竞争情况如何?
李德仁:国内GIS市场可谓欣欣向荣,在两家基础平台的基础之上,有多种专业软件涌现,如雅都的电力、四维的测绘……GIS的市场潜力很大,只要思路正确,还大有可为。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办公和部门工作中用得多,以后要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用,比如可以和通信集成,为广大手机用户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吉奥之星占了国产GIS市场42%的份额,但销售额只有2000万元,为拓展市场,以后可以成立一个系列化生产单位,在卖软件、卖硬件的同时,还要有生产数据。成立空间数据中心,专门采集和销售数据,数据可以重复卖、重复使用,数据叠加产生新的价值,信息引起经济增长。
记者:技术领先不等于市场领先,现在的领先不等于永恒的领先。作为国产GIS的领头羊,吉奥在产业化方面怎样保持领先地位?
李德仁:GIS要产业化,吉奥公司要领先必须和资本市场结合,还要有现代管理的加入。基础研究变成产品不难,但把研究成果变成用户喜欢的好产品就非常难了。我们最缺少的是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缺少了解用户的机制,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根据用户的心理特点去开发产品。另一方面,高科技企业投入高、发展快,一个错误便会前功尽弃。我们要有了解市场的人才,具有应变能力能对高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把握。此外,在信息大社会中,高科技密集型公司是系统工程,我们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同时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公司的人既会被别人领导,也会领导别人。
记者:吉奥公司脱胎于高校,现在有些职员还在高校和公司身兼两职,怎样保证教学和市场“两全其美”?
李德仁:目前这种“身兼两职”的状况是过渡时期的产物,以后两边的人员会逐渐剥离。过去的科研经费都投入到了高校和研究部门,老师搞基础研究,公司的研发力量几乎为零,这造成了分离的“两张皮”,在大学里鼓励成果转化,号召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好方法,但这只是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初级阶段。过渡时期要加速这个过程,老师的成果卖给公司,有的还连人一起去创业。以后现代化企业的研发力量会更强,是高科技研发的主力,而高校老师们“脚踏两只船”的会越来越少。国外许多大企业的研发人员远远大于一线的生产人员,研发人员要研究今天的东西,还要研究明天和后天的东西。未来的吉奥公司将根据每个人的贡献,确定每个人的位置,对高校和公司的人员进行分离,让大家都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