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云南玉溪函授站成立于5年前,从开始时只招收几十位学员,发展到今天有500多名学员,专业涵盖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少儿教育等领域,历经坎坷,努力拼搏,在成人高教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5年前,玉溪团地委干部张松金在组织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建起中青院的全国第一家地市级函授站,并先后开发出“函授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程序软件,开通了“学生语音自动查询系统”,在全国函授站学校中创造了引用现代科技、进行远程教育的先进模式。为了了解生源情况,他跑遍了玉溪地区。按照中青院制定的教学计划,张松金认真落实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实施办法。函授站创办初期,因城建的需要校址被征用,函授站开始了漂泊的生涯,学生们风趣地说:“我们是漂泊大学。”困难虽大,但难不住为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奋斗者。几年来,函授站依靠上级,加强投入,注重协调,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巩固发展。管教学的房老师原来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学副校长,他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搞函授教育,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既要有耐心,又要有爱心。否则,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或者进不来学校,或者虽然进来了但完不成学业。”
办成人教育,关键在于做人的工作。每年一到招生季节,函授站的几位老师就忙开了。他们要广泛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有时为了保证学员能来上学,他们不惜长途跋涉,上山下乡,与学员面对面交谈。有的学员经济上有困难,函授站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减免学费,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
函授学校不像全日制学校那样生源统一整齐、校舍固定,必须随着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学生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单位不同,有的还有各种困难,因此,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把教学工作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度上。为此,无论是上辅导课,布置作业,还是组织考试,函授站老师都认真负责。据统计,每年光答复学生各种问题、指导、征求意见而寄出的信函就达4000多封……
函授站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信赖。新平县一位农村民办教师刀建光,1999年被录取后,久久未报到。函授站一了解,原来刀老师有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他说等发了工资就一定来。再深入一了解,刀建光把积蓄都为自己的学生交学费了。老师们深受感动:这样的考生,一定要让他来上学。函授站决定给刀建光免去学费。然而,刀建光仍然把钱寄了过来。他说,就是贷款,也一定要上中青院。
有一位幼教老师,先是上了省内一所师范高校艺术系的函授班,学了一年后,又要转到中青院来。她说,中青院函授学校服务好,辅导老师教学质量高,特别是少儿专业领域宽,更适应未来的教育事业。
2001年,函授站迎来了大发展,光报名的学员就达到480多人,第一志愿上线录取140多人。在函授站目前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的已经担任了乡镇领导,有的是公司的负责人,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函授站负责人张松金说,我们现在只要在一个地方招一个学员,就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目前,全省有7个地州的学员在玉溪函授站上学,其中30%是少数民族。
函授站的发展与各地团组织、各地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有些高校的函授招生,可以利用本系统的行政力量,或用物质利益来吸引考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青院函授学校只能靠它在青年人中的魅力和影响力,靠团组织的支持。到各县招生,举办补习班,函授站有时不收费,甚至送书给考生复习。通海县团委书记武林对记者说,现在中青院在通海名声响亮,与当初简直是天壤之别。前几年,有些想上学的学员对中青院抱怀疑态度: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团县委出面给予了全力支持,使考生打消顾虑。武林说,我们把支持青年人的学习当作服务青年的实在事,当成共青团义不容辞的任务,当作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如今,通海县每年都有几十人报考中青院。
中青院函授夜大部主任宋健国告诉记者,在学院全国各地的函授站中,玉溪站成绩突出,工作出色,连续3年被中青院评为全国先进函授站。
记者曾问几个玉溪函授站在读的学员,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他们回答:学校的老师认真负责,工作细致。更重要的是,上中青院能真正学有所得。每年一到辅导时期,中青院就把优秀的老师派到函授站来,这些教师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办学宗旨明确,措施得力,工作细致,函授站办学几年来年年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跨世纪青年人才,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