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院士(中)与“龙芯”CPU的主要研制者、青年科学家唐志敏(左)、胡伟武(右)。 刘振坤摄
首枚国产通用CPU芯片近日问世。有人认为,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做出来的CPU还比国外的落后,实际意义大吗?那么——
最近,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首枚通用CPU验证芯片——“龙芯(God-son)”。我国为什么要做高性能通用CPU?这一成果的重大意义何在?它的市场前景如何?记者日前访问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
李国杰院士介绍,“龙芯”是与国际上流行的MIPS指令系统兼容的通用CPU。它内含600多万个晶体管,可执行250多条指令,采用动态流水线结构,定点字长32位,浮点字长64位,系统结构可扩展、可剪裁;支持通用的主流操作系统Linu x、X-W ind ow s和W 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应用软件。通过SPEC CPU2000等严格测试表明:12.5MH z主频的“龙芯”验证芯片的定点性能约为50MH z主频的486微机的1/2,浮点性能与主频50MH z的486微机相当。
在“龙芯”动态流水线的具体实现技术和CPU硬件对系统安全性的支持方面,我们有自己的重要创新,共申请了6项专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测试中,把国外同类芯片拔下换上我们的芯片,性能提高30%以上。
李国杰院士解释,CPU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CPU,一类是嵌入式CPU。用通用CPU做出来的机器叫计算机或服务器;用嵌入式处理器做出来的产品叫终端设备。两者之间难度相差很大。目前国内一些单位已可以做简单的嵌入式CPU,但真正的计算机CPU还没有。长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用的都是国外的CPU,这给国家安全造成成了潜在的威胁。中科院计算所作为科研国家队,理应担负起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课题。因此在2000年立项时,计算所就确定了要做高性能通用CPU,并且敢于去做当前最先进的64位浮点运算。
通用的前题之一是兼容。回顾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处理器设计技术并不比人家差多少,今天仍落后于人,很大程度上是吃了不兼容的亏。CPU不兼容,许多软件都无法运行,也就无法推广应用。“龙芯”选择与国际主流芯片MIPS兼容。SGI的服务器、索尼的游戏机、Cisco的路由器都是用MIPS芯片。其实做兼容的难度比做不兼容还要大,而且还要承受别人说你没本事等压力。但科研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评奖。“龙芯”做到了与MIPS处理器芯片引脚级兼容,但全部逻辑设计都是自己完成的,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对中国该不该做计算机CPU,一直有争论。CPU是计算机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需要巨大的投资。目前,CPU市场被In te l、IBM等国外大厂商垄断,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做出来的CPU还比国外的落后,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对这一问题李国杰院士的回答是,正因为CPU是计算机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如果我们不掌握它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首先是从国家安全来考虑。CPU好比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如果我们的服务器等关键设施用的全都是国外的CPU,一旦别人在芯片上做点手脚,不仅有泄密问题,全国的计算机在顷刻之间陷于瘫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那样不仅信息安全,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都谈不上了。而我们自己做的CPU,不存在后门问题,而且有内建的系统安全硬件,可以抵御黑客一大类网络攻击。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我国必须有自己的高性能通用CPU。
另一点是在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由于CPU、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手中,造成我国计算机产业整体利润不高。而集成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是利润很高、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以做芯片闻名的台湾威盛公司去年收入达9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去年整个集成电路设计的收入才1.5亿元。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相当去年整个国家GDP的10%。这1000亿美元中有300亿将是集成电路设计。这说明集成电路的发展空间非常大。通过设计通用CPU,将可以带动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进而推动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我们应当通过努力,真正把集成电路产业做成未来5-10年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国杰院士透露,计算所计划明年对“龙芯”投片试制与生产,一年内有望获得商品化的相当400M Pen tiumⅡ水平的通用CPU芯片。目前,由于Pen tiumⅢ存在序列码问题,信息产业部建议政府部门慎用。200MH z的“龙芯”CPU用于电子政务绰绰有余。曙光的服务器将率先采用“龙芯”。
由于“龙芯”具有良好的功能可裁减性,并易于更换指令系统,可裁减为片上系统的CPU核,用于网络相机、手机、信息家电等,而它们的市场非常大。现在,从国外买一个CPU核很贵,动辄好几百万美元,由于成本高,使我们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我们自己能做CPU核,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李国杰院士指出,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说造出了“中国芯”,像当年许多人自称解出了“1+1=2”哥德巴赫猜想似的。实际上要做一个能在市场上与国际竞争的商业化的通用CPU是非常困难的,不能操之过急,把问题看得太简单。
“龙芯”只是验证芯片,要做到商业化,还需要做物理设计、测试封装等,后边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如版图设计优化很复杂,包括如何避开国外大公司的专利建立自己的IP库。这需要集中全国的力量做大量的工作,尤其需要有CPU版图设计经验的微电子专业人才的密切合作。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如何集中全国的力量攻关,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新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才,做CPU的许多知识不是书本上可以学到的,而是经验和窍门,而中国很缺这类人才,我们需引进人才,也需自己积累经验。再一个困难是经费。芯片每一次投片需投入几十万美元,而高性能通用CPU投片七八次是非常正常的。
李国杰说,中国在CPU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有一二十年,需要5—10年的努力才能在CPU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国外的水平。这不是靠一两个企业或科研单位可以完成的。应当像当年研制“两弹一星”一样,集中全国力量,攻克这一代表计算机产业最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科技人员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