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百余名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聚集首都,参加由北京社科联发起的“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新世纪之初举办这样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意义十分重大。过去一讲科普,就是普及科技知识,而忽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忽视科学精神的建设。”今年74岁的全国政协委员、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他第一个在论坛主会场上讲演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都是为了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哲学上讨论的“真善美”应该认真领会。可由于社会经济机制不同、阶层立场不同、人群利益要求不同,所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就较复杂。这就需要社会科学家加强对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课题的研究。在关于什么叫中国人的现代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问题上,何老指出,我们国家资源短缺,现代生活方式并不是消费资源愈多就是愈高。老百姓关注更多的是小孩的教育与老人的健康问题。科技进步首先是推动需求再推动生产力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效愚,在活动中专门听取了专家学者就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供智力支持的经验、教训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的希望与建议。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应当搞清楚。”这是80高龄、我国著名哲学家黄楠森教授向听众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他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自发的。尤其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往往不只一个,特别是自发的世界观是互相矛盾的。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有自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在个人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在个人实践中使用。但他有时也可能是狂热的唯心主义者。“法轮功”痴迷者即是例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为了防止错误世界观的侵蚀。
“生活中的现象并不等于科学。”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解开了人们心中的一些疑惑。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广泛应用。他从这个重要问题说开去,一直讲到中小学教材缺少社会科学知识、高中文理分科现象,以及如何防止我国人才培养偏颇问题。
这次科普公益活动共举办33场讲座,涉及学科普及、东西方文化、法律意识、经济规律、房改政策、劳保规定、健康咨询、文明生活和社区建设等内容。在此期间,记者采访了宗教学研究专家冯今源研究员、伦理学专家甘葆露教授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强调。普及社会科学,是让更多的人增长智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知识分子理应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促进者和建设者”——他们道出了参加此次科普活动专家学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