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长江特大洪水,南方灾民告急。民政部向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去支援灾区衣被的紧急电报。仅过4小时,40万件衣被从大连发车运往灾区。大连为何能如此迅速调运捐助物资?这得益于大连市——
在大连的任何一个社区居委会,都会发现挂有经常性捐助接收站的小牌子。在大连,这种不限时间、不限品种、不限数量接收捐助的接收站有466个,它们设立在社区居委会、部分商店、工厂、学校及近郊50个乡村中,平均每4000户家庭拥有一个捐助站,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就近实现自己的捐助愿望。
从1997年至今,大连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经常性捐助的通畅网络。从捐助者手中捐出的物品可以通过14个环节送达灾区或贫困地区。为了保证捐助物品快速地实现其捐助价值,大连市建立起两座可一次储存50万件衣物的捐助物资仓库,并在全市55个街道及近郊6个乡镇设立捐助接收总站和捐助物资周转库,负责对捐助物资消毒、分拣、整理、包装和开展区域性调剂活动。
大连市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经常性捐助这一新的社会互助形式,变突击性捐赠为经常性捐赠,参与经常性捐助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大连市形成的经常化捐助网络,在扶贫济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先后为对口帮助的贵州、安徽、三峡库区,以及辽宁省朝阳市和全国其它灾区提供资金和物资价值2亿多元。
将更新下来的家庭用品捐献给最需要的人,已经成为大连市民的共识。旧电视、旧家具、旧衣物等等,捐助物品应有尽有,涉及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但有些物品不进入市场,其扶贫价值难以实现。在工作中,大连市培育和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捐助物资调剂市场,不但保证了经常化捐助活动的生命力,同时起到了调节城乡消费结构的作用。
对于适用并宜运输的物品,按照流程送往贫困地区;对已不能使用的破旧衣被,则无偿送给社区,由低收入保障人员制做成清洁用品出售,其收入为低保人员的劳动津贴。对于贫困地区不适用的物品,则在捐助人同意的情况下,在街道辖区内或者是集中在全市范围进行义卖或以物易物,变成现金或易于运送的物品。其所得收入全部进入捐款账目统一管理。目前,大连市以物资变现和以物易物调剂捐助物资总价值已达130多万元。捐助物资融入市场后所形成的物流体系,实现了捐助物资的价值转换,不仅满足了捐助者扶贫的心愿,而且为受助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使经常性捐助的道路更加宽阔。
大连市经常性捐助活动的开展,在平时可以及时缓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在紧急灾害发生时,能够充分发挥出捐助网络畅通、款物募集迅速的作用,同时因为常备不懈,能够快速直接地将仓储捐助物资运抵灾区。经常性捐助还丰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成为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大连市经常性捐助活动累计为低收入保障对象募集临时救济金1890万元,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除持证享受定期定额救济金外,还可以凭证到居住地街道捐助物资总站领取换季所需的衣物,实实在在地为低保对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