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历史资源 弘扬民族精神
2001-11-21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危兆盖 我有话说

本报讯当今世界,唯有中国享有从远古到今天不曾间断的丰厚历史资源。为了使更多的人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资源,本报于11月16日邀请田居俭、瞿林东、蒋大椿、于沛、辛德勇、尹韵公、王宏志、石太林、宋小庆等首都部分历史教育和研究工作者举行“重视历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指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加强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宣传的重要性,利用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与会专家认为,几千年来,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并且在16世纪之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灿烂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爱国主义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精神力量。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各民族联系越来越密切,交往越来越频繁,共同推动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要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继续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用丰厚的历史资源教育干部,教育青年,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用爱国主义把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到一起,凝聚到一起。而要如此,就一定要让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各级领导干部懂得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珍惜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譬如,有些人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却空虚了,道德水平下降了;一些年轻人以看电视、上网代替读书,很少有兴趣钻研历史知识,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知之甚少;一些领导干部也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不注意从历史中吸取营养,甚至片面地认为研究历史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菜篮子、米袋子等具体问题。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历史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长远看,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就很难正确地认识中国的今天和科学地预测中国的明天。从治国安邦的角度看,领导干部不懂得历史,其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就很难真正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巩固民族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历史学习、历史教育、历史研究和历史宣传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重视历史学习,加强历史研究,也是做好其他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感,其理论思维就会受到局限,思考问题就会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厚度;一个人不懂得历史,就必然如墙上芦苇、水中浮萍,缺乏深厚的功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着理论创新的艰巨任务,只有重视历史学习,加强历史研究,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才能更好地完成理论创新。我们过去在历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时期的历史教育应该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生动活泼、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历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贯彻到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贯彻到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日常学习之中。

本报总编辑袁志发、副总编辑何东平到会并讲话,理论部主任赵石宝主持会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