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又给珠海带来了生机:城市面貌是全新的,20万人告别“旧村故居”,欢天喜地搬进花园般文明小区;大学城是全新的,名牌大学争相落户,大学城迅速崛起,万名大学生入读珠海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全新的,跨国公司、名牌企业蜂拥而至,全新的厂房、全新的管理,为珠海平添了国际化都市的气派……
珠海市的领导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珠海“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改革开放之初,珠海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1997年,珠海实现了人均GDP两万元的跨越,提前进入了“小康时代”。被称为珠海“命运工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400多亿元,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为了在干部队伍中树立新的发展观,珠海市从1999年3月开始,分期分批地组织50岁以下的全市党政机关公务员在双休日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经济管理、外语、法律等知识的培训。
为了转变机关作风,珠海市委大胆开展“万人评政府”活动,刮起了一股机关作风大整顿的风暴,风暴中心是那些有审批管理权限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下,珠海按照政企、政资、政社分开的原则,将全市的审批项目由815项减少到274项,减幅达66%,建立了政府采购等4个中心,处理各种不称职干部100多人次,先后拿出12个部门24个正副职位,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珠海市还形成了以实业经济和首创大学园区带动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两年来,一批名牌大学纷纷来珠海办学或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100多亿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涌入珠海,不仅缓解了珠海市经济总量不足的矛盾,而且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前9个月,珠海市的GDP同比增长了1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7%,一般预算内收入增长25.1%。
珠海市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项重大举措是把群众的利益摆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招商引资首先要解决好群众的安置和生计;旧城改造首先要让群众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惠;政府大事的决策、干部人事的任免、地方财政的每一笔收支都明明白白地告诉群众,让大多数人满意。连路灯的式样、学校的布局、公共场所的管理、社区服务、水电费标准、公共汽车的路线等都要征求群众的意见。在珠海,党和政府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不仅是写在文件里,更重要是变成共产党员和公务员的自觉行动,市委书记黄龙云说:“我们的干部要永远和群众在一起”。
珠海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唯有市委和政府的办公楼还是旧的,市领导都挤在一两栋楼里办公,一市之长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设施简陋得比不上市民家庭的书房,但市里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就达好几个亿。
珠海曾被认为是文化沙漠,办特区20年,唱主角的是公司和生意人,没有大学、没有上档次的科研、教学机构,文化积淀浅薄,知识分子大多是外来户。
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理论给新一届珠海市委、市政府很大的触动,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和区域竞赛中,珠海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文化的补充,更需要引进先进文化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和教育。
1999年7月,珠海市集中了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和教育文化方面的专家,关门7天,专心研讨珠海教育文化发展的大计,一个有着文化品位的城市,必须是一个拥有大学的城市,尤其需要综合性的名牌大学来作为一座文化城市的支撑点。“珠海大学”的牌子空挂了8年,珠海人的“大学梦”依然没有实现,珠海依然是人们眼中的“文化沙漠”。
研讨的结果,一个前所未有的名牌大学与文化品牌引进战略在珠海实施了。他们与中山大学签订合作兴办中大珠海校区,从1999年9月11日签订协议,到4000多名大学生踏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彩虹门报到上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其中,建校时间只有9个月,被教育部领导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杰作,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到2001年9月,珠海就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在校学生1.1万多人,即将实现5万大学生的办学规模。其它国内十余所名牌大学的教学和产学研基地也纷纷落户珠海,不足百万人口的珠海市区集中了7万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各级各类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