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海明珠 国之瑰宝

2001-11-22 来源:光明日报 关嘉禄 我有话说

研究中国历史,少不了东北历史。研究东北历史,离不开《辽海丛书》。金毓绂先生主编的《辽海丛书》,刊行于20世纪30年代,此丛书洵为东北文献之鸿篇,堪称中华史籍之珍宝。丛书刊行之初,虽拟续编,惜因“九·一八”国难祸起而中辍。学术前辈的夙愿,终于在改革开放的中华盛世得以实现。《辽海印信图录》,是辽海出版社为续编《辽海丛书》而规划出版的“九五”图书重点项目。刊印在《辽海印信图录》中的数百方各类官印,真实、生动、形象、艺术地浓缩了几千年来辽海地区的社会历史和人文风貌。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编纂《辽海印信图录》,如果仅仅是把辽海地区历代印信图录简单地加以拼凑和堆砌,那便失去了编著本书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通览全书,编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审视历史,探索真谛,摒弃狭隘的历史观和民族偏见,立论高屋建瓴,资料取舍有当,实为难能可贵。譬如书中收录的“天门军之印”,乃唐代渤海官印。渤海是以粟末为主在我国东北地区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隶属唐朝。渤海的官职设置与唐一致,天门军是渤海王城禁军之一,即国王的亲兵。此印于1960年在渤海上京龙泉府王城遗址出土,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此外,对中国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王朝和地方政权,书中收录的辽、西夏、金、元、清时期的官印,不少是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镌刻的,如契丹文官印、西夏文官印、巴思八文官印、满文官印等,在全书中占有相当比例,与汉文官印相映成辉,浑然一体。编者坚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正确理念,从而使全书拥有了高远的立意。

印信符节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可谓源远流长。印信是国家及地方政权机关行使权力的象征,也是人们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见证。该书收集的东北三省(旧称辽海)历代玺印实物和印信模迹,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历年出土和博物馆馆藏传世有代表性的玺印精品;沈阳故宫博物院专藏的玺印,其中清宫十朝的帝后谥宝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主收藏的明清以来钤印在文书、档案中的印模真迹。据统计,共784方,以出土的汉代官印始,至民国档案印信图录止,内容之丰富、包罗之广博、时空跨度之远大,令人叹为观止。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官印,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工艺技术水平,展示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在文化层次上的审美追求。

《辽海丛书》是开创丛书专著、杂志、文征、存目之体例,并须遵循“凡刻一地方之丛书必以一地方为范围”之定例。似此鸿篇巨制,要想续编,其难度可想而知。辽海出版社最终选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辽海印信图录》作为续编突破口,调集东北三省文博、档案、出版部门的专家协作攻关。该书突破了以往编纂丛书的传统模式,以新思维、新视角为《辽海丛书》续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关嘉禄: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