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菊花时节话太田

2001-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陈志江 我有话说

立冬刚过,东京记者站客厅的窗台上新增了一盆菊花,硕大的花冠,遍体金黄,密匝匝的花瓣,重重叠叠,宛如绿色枝叶上托起一个金色的绣球。花茎上悬挂着的纸牌标示着它的名字及作者,“国华金山大泉町小岛弘”。这盆菊花是太田市日中友协会长原守通先生送给我的。立冬那天,我去参加协会举办的交流会。活动在晚上,我下午就到了,原先生等特意安排让我参观一下正在当地大光寺内举行的太田市第45届菊花展。

太田虽说是只有15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但它又是一座著名的工业城市,199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就高达1.5万多亿日元,在群马县境内名列榜首。富士重工和三洋电机等集团在这里都设有生产基地。在清水市长的倡导下,太田市正在“建设一个高尚的文化都市”,一年一度的大型菊花展就是该市的传统文化节目之一。

日本人酷爱菊花,每年各地规模不等的菊花展不断,我虽参观过多次,但大都走马观花,只图看个热闹。此次不同,有专人陪同、讲解,使我增长不少见识。太田市市长室秘书课的今井龙夫先生一边翻动手中的电子字典,一边对我说:“菊花原产贵国,在日本平安时代传入日本,江户时代开始在日本普及并进行改良,如今作为日本国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大光寺宽阔的院内,摆满了各种精心挑选的送展精品。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有的花瓣厚重肥大,有的细如金蛇吐丝,有的花冠大如斗篷,有的小若蒲公英。至于颜色,可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俱全。更令人称奇的是,经过能工巧匠之手,不同种菊花,被加工成了各种奇特模样。有的被加工成用菊花构成的五重塔,有的似修剪过的云松,有的被制成盆景,更多的则是被制成花坛。花匠们把它们一朵朵地固定在预先制好的钢架上,构成了一人多高、三人才能合抱的花坛。据说最多的一株竟能开出近800朵花。难怪此花坛被冠以美丽动听的名字“千人竞开”。

担任此次花展评选委员的小林胜治先生对我说,据说中国人喜爱菊花笑傲风雪的冷艳。最初日本也一样,但通过多年改良,又赋予它以成批花朵齐开齐放的繁华与富贵。小林先生告诉我,为了改良和增加花色品种,园艺师们可谓费尽了脑汁,吃尽了苦头。为了让菊花根据人的意志,在第二年指定的时间段内盛开,他们将菊花置于温室内,通过温度、光照等控制花期。温室内的辛苦我无法想象,但仅看眼前,要按一定次序将七八百朵花一朵朵地固定,就已相当不易。

看过花展,原会长问我,中国也有菊花展吗?我回答说有,但规模没这样大。会长立即兴奋地说,明年是日中恢复邦交30周年,能不能送两株大菊花到中国展出,供中国友人观赏,也算是为日中友好交流增加一项新的内容。

我深深地为原会长等人的热情所感动。太田市作为一个中小城市,为促进中日友好已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不仅很早以前就与中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以太田市为生产基地的富士重工与中国贵州云雀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云雀”牌小型家用轿车,早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知名品牌;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更是走在了日本各地方自治体的前列。在这个不足15万人口的城市,日中友好协会的会员多达近500人。多年来,在当地友协和政府的积极组织和支持下,太田市一直与中国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不仅与我国北方的重镇营口结为友好城市,还多次组织近百人的大型旅游团访问桂林,开展文化交流,并出资赞助桂林市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参与其植树活动,与其交换展出少年儿童绘画作品等。

临分别时,我由衷地祝愿,原会长明年在华举办菊花展的梦想成真。原会长一定要送我一盆菊花作纪念,小林先生毫不犹豫地在众多展品中帮着挑选了那盆金黄色的菊花。他解释说,金黄代表成功和收获。现在,每当我看到窗台上摆着的那盆盛开的菊花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太田市那一张张友善的面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