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才能赢得优势

2001-1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永龙 杜弋鹏 我有话说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西部大开发中需破解的难题。鄂尔多斯集团是内蒙古的一个靠本地资源优势发家的企业,用了20年时间,成为世界羊绒业最大最强最赚钱的企业,破解了盘活资源的难题——

首先要解放思想

“我们的总裁一年有8个月在外边活动。”鄂尔多斯集团一位普通工人说。“干什么?”答:“学习。”再问:“学什么?”答:“什么先进就学什么。他们说学习才能解放思想。”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自己解释说:“鄂尔多斯拥有的羊绒资源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被外国专家誉为‘纤维钻石’。但是,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首先要解放思想。”

王林祥是中国西部最早尝到解放思想甜头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家乡叫伊克昭盟(现改为鄂尔多斯市),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曾是一个荒凉得让人伤心叹息的地方。

鄂尔多斯经济的腾飞是在思想大解放的冲击下实现的。1979年,伊盟人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签约合作,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国外成套设备。伊盟人绝对没有料到,这一引进,竟然很快改变了“自己地方的面貌”。

不但学习日本人,他们还学习英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学习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事实证明,只要观念转变了,最先进的东西就有可能在最落后的地域被创造出来。结果是,数年后,全世界规模最大、科研力量最强、经济实力最雄厚、产品质量最好的羊绒加工企业在内蒙古伊克昭盟诞生了。

观念新了,创新能力强了

有位记者和王林祥交情甚深,他说:“王林祥最爱读书,最爱和有识之士聊天,聊思想,聊文化,聊国家大事,聊企业大事。”

据这位记者介绍,十多年前鄂尔多斯建厂不久,王林祥读的是邓小平的书和其他经典作品,谈的话题是“个体的能量和群体的能量”,“中国能不能运用市场经济”,“改革能走多远”……

2001年10月5日,一群记者采访王林祥,他谈的多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人是最关键最具活力的要素”……而这些正是王林祥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体会。

转变观念后的鄂尔多斯人变得宽容了,其创新能力甚至胜过老师们。

总结20年的经验,王林祥说:“我们的企业是一个不断更新观念的企业,一个具有新观念的企业怎么可能失败?”

回忆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找到“观念”与“创新”的轨迹。

1984年在内蒙古第一家实行全浮动效益工资制。1990年废除干部终身制,变“相马”为“赛马”。1991年实行职工民主选举、竞争上岗。1994年推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从分配制度入手,到人事制度、用工制度、企业经营机制,鄂尔多斯几乎年年有新举措新突破。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挑战,近一两年来,他们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没有如饥似渴地学习,没有突破常规的创新,就没有鄂尔多斯的今天。

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王林祥对职工说得最多的话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要求集团上上下下都要有危机感,都要讲危机,想危机,研究解决危机的办法。

比如企业文化,鄂尔多斯把它看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建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他们把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的价值观念概括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是要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是要提供机会、改善生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是最小的成本、最大的产出;员工与员工、工序与工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责任体现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以此不断凝聚队伍,激活生产力。

开放,就是要放进先进因素来,也许是一种办法,也许是一种思维,但最重要的是一种观念……鄂尔多斯从遥远的日本引进了比较先进的东西,并利用社会主义的诸多优越性,反过来占据了羊绒领域的制高点,成为羊绒业新的世界级大王,这一成功,对所有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人们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据有关人士介绍,从鄂尔多斯集团先后出去几百人参与了鄂尔多斯市的经济活动,激活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细胞,百万多人口的一个地方,从1994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评比连续7年在内蒙古夺冠。2000年,伊克昭盟财政收入15.7亿元人民币,成为内蒙古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成为盘活西部资源的一个典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