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约200人的民营公司,经营古钱币不过三年,年营业额即突破8000万元,占据了国内市场70%的份额。在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大会上,它被推举为未来世界跨国公司500强,《财富》杂志认为它“极具潜力和市场,未来一定很辉煌”。
这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又一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王刚坦言:这就是文化的价值,历史的价值。
这家公司叫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在钱币收藏的低潮期开始创业的。当时古钱币在地摊上已不值什么钱,而在商场上闯荡多年的王刚却敏锐地意识到,这种锈迹斑斑的古钱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提高,收藏品一定会升值。
王刚果断在全国大量收购,相继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建立收购点,还通过向海外购买等办法,很快收集了上迄先秦下至清末民初的贝、刀、币、圜钱四大体系,上万个品种,总重量500余吨,有数亿枚之多。
为了从混杂的钱币中找出真正有价值的钱币,金泉公司网络了全国一流的钱币研究人才。经鉴定,他们发现了一个“古今兴衰事,尽说钱币中”的历史文化世界。这里面有秦统一货币时创下外圆内方形状的“秦半两”,有王莽时以小易大、以轻易重招致物价飞涨的“大泉十五”等多种货币,有开创新纪元的唐初“开元通宝”,有宋代皇帝和文人的御笔墨书,有元代发行过滥导致财政紊乱的纸币,还有清王朝入关后第一种全国钱币“顺治通宝”等。
收购的钱币中还有些极具珍藏价值,如中国最早的铜铸鼻祖“保德铜贝”;春秋战国时期的孤品大珍“武阳”三孔布;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买回的可填补我国历史上黄金无大锭空白的五十两金锭。此外还有极珍贵的世界印刷发行最早纸币的铜钞版等。
蔚为大观的钱币世界,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由此构成了金泉公司的品牌价值,金泉公司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定位:以收藏中外历代古钱币、经营当代各类金银纪念币为主,传播人类钱币文化。
为挖掘和彰显古钱币的文化内涵,金泉公司对古钱币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精髓之作编辑成册,将实物真品镶嵌其中,配以文字图片说明等,由此昔日地摊上的铜钱变成了珍贵的礼品。公司最初推出了《中国古代钱币》珍藏本系列,上市后十分畅销。以后又改进设计,相继推出了《青蚨剑》、《宋代钱币册》、《世界货币大全》、《中华龙脉》、《开国篇》和《盛世年华》等70多个系列品种。这些出品均通过西安钱币鉴定委员会专家的鉴定和配有西安市公证处的真品公证书,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此后,金泉公司在提升钱币文化价值上连出大手笔:
在1999年上海春季钱币拍卖会上,一枚被称为“清钱之王”的古币引来中外钱币收藏家的激烈竞价,一些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大收藏家志在必得。最后,金泉公司以27.5万元的高价成为买主。此举使中国古钱币的价值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金泉公司像一个文化布道者和新世纪的文化使者,相继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西安和北京建立了钱币博物馆,1999年末,又斥巨资在上海多伦路上购买了原汤恩伯公馆,创建了上海金泉钱币博物馆,2001年又在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原英国领事馆内建立了厦门金泉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述开国帝王之金戈铁马,略论功过;赏历代钱币之锈迹斑驳,见证经济起落”,使古钱币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金泉钱币”作为一种文化礼品折射出人类精神文化的精华,传播了一种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其价值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上海《财富》论坛上,金泉钱币被大会指定为纪念品;国家有关部门将它作为外事礼品;一些领导人出访还将其赠送给外国元首。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参观了上海金泉博物馆后感慨地说:“把一种商品通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升值,而且又有实用价值,这就是文化产业。”
王刚说得更直白:“如果把每一枚钱的文化提升一度的话,那么其附加值就会提升十度甚至是一百度。”
古钱币曾是一般等价物,但其负载着的历史文化价值几何呢?规模已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金泉钱币公司做出了自己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