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尚勤戒惰 倡俭戒奢

光明论坛
2001-12-04 来源:光明日报 李玉滑 我有话说

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勤俭”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勤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懒惰相对的勤劳,二是与浪费相对的节俭。这两方面密不可分,只勤不俭,如漏器盛水,终将一空;只俭不勤,如流水断源,终会干涸。只有把尚勤戒惰与倡俭戒奢结合起来,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更容易滋生享乐主义的时候,提倡勤俭是十分及时而必要的。生活中的奢侈之风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所谓奢侈,就是超越自身人力、物力、财力过分追求享受。前不久,听到一个新奇的名词,叫“都市新贫族”,据说这个群体有着近万元的月收入,却常称自己“贫困”,原因是他们把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名牌服装,一身下来要一万多元,而用于日常消费的仅剩千余元,于是有了上述封号。类似的盲目攀比、缺乏计划、过了今天不管明天的物质消费行为,在都市人群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奢侈之风如果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盛行,不正当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的甚至滥用公款,贪污腐败,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要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周易》把人们对节俭的态度和相应的结果分为三种,分别为“甘节,吉”,“安节,亨”,“苦节,凶”。意思是奉行节俭,就会吉祥如意,不愿节俭,则会遭遇凶险与不幸。历史上关于“俭”与“奢”的例子不少,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总结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经验表明,俭以养德,俭更以养志,“俭”与“奢”一旦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气候,其含义就不再仅仅是节俭或奢侈本身,它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节俭代表的是节制、理性、昂扬进取,是积极的精神,它能促使社会进步;奢侈代表的则是放纵、意气用事、缺乏追求和责任感,是消极的精神,它会拉社会前进的后腿。可见,勤俭于国家、于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今天,提倡节俭,并不是要大家都捂紧钱袋子,变成守财奴,而是要提倡适度、健康的消费。该花的钱要花,但不要比阔气、讲排场,不能造成浪费。应当明白,我国现在仍有不少下岗职工,还有一些教师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还没有完全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因此,我们的消费一定要有尺度和社会责任感。领导干部更要对自身严格要求,要把工作中的勤俭问题放到保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考虑。

提倡“勤俭建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勤俭是我们过去战胜困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今后走向富强的重要保证。勤俭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去切身实践,要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都是弥足珍贵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