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越“商品经营”模式

2001-12-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慎 我有话说

在重庆,“和平药房”的招牌似乎成了药店的“代名词”。统一的企业形象、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药品价格,和平药房的连锁店遍布山城的大街小巷。

短短4年时间,和平药房集团公司的连锁店从13家发展到486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企业之一。分析成功的原因,总经理丁进东认为,和平药房突破了传统零售业的“商品经营”模式,整合、重组全市药品零售业资源,借和平药房的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盘活呆滞资产,激活“休克”企业,走出了“资本经营”的创新连锁之路。

1997年,由于不适应新的药品流通体制,重庆市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亏损面高达80%以上。而和平药房这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由于深得百姓信赖,经营业绩却持续走强。于是,如何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把国企做大做强、确保群众的用药安全已迫在眉睫。和平药房的领导提出,“能教一个孩子成材,就能教100个孩子成材!”他们率先兼并了13家医药零售企业,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

按传统的药品零售概念,药店就是“卖药”的。和平药房认识到,必须摒弃这种简单商品经营的观念,要靠“卖牌子、卖服务、卖信誉”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他们提出要“经营顾客心”,就是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赢得消费者的心而展开。他们为消费者建立了“客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和联系地址,统一由总店管理,各连锁店可随时调阅,进行个性化服务。他们还常年坚持夜间送药、卖药的服务,有时为了几元的生意,公司要倒贴几十元。这些做法密切了和消费者的联系,使药店成了群众可靠的“朋友”和“参谋”。

如果只盯着商品经营,简单依靠商品统一配送,很难发挥连锁经营的真正优势。和平药房全方位重组被兼并企业,做到了走进任何一家和平药房得到的服务都是无差别的。和平药房注重对连锁企业实行资本经营,以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规范了每家分店的各种经营活动。

要突破简单的商品经营模式,和平药房认为人才是关键。他们根据医药零售业的特殊性,提出“卖药必须懂药”。他们先后与重庆有关院校合作,对每个员工都进行专业培训,一线工作人员都必须是执业药师、主管药师或药剂士。面对入世挑战和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和平药房决定从今年起,用1000万元培养各类急需的专业人才。首批10名MBA学员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