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几近倒闭的青岛市四方区医院,近几年间靠社区卫生服务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为城市中小规模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创出一整套的经验。从1997年至今的4年间,这个昔日在青岛市众多医疗机构中名不见经传的医院,不仅在全国创下了几个“第一”,而且发展速度迅猛,门诊量、固定资产和业务收入均翻了一番。不久前,参加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现场会的代表在到这个医院参观后,称青岛四方区医院是“小医院在社区作出了‘大文章’”。
开出全国第一辆社区卫生服务车,在全国建起第一支“寻呼医生”队伍———他们说:“争第一”不是我们的目的
近年来,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医疗机构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沼泽地”。青岛市四方区医院也是这样,在1997年以前,这所区级小医院不仅入不敷出、困难重重,而且人心思散。面对这样的形势,是让这所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医院“自生自灭”,或是投到大规模医疗机构的怀抱;还是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将为基层居民服务的大旗一直打下去?以院长于波为首的院党委一班人选择了后者。
1997年岁末,一辆装备有B超、X光机、心电监护仪及有关化验设备的社区卫生服务车从四方区医院启动,驶向街头,驶进了社区。这是全国第一辆被称为“流动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车。3年多来,四方区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车走街串巷,深入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查体、保健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从第一辆卫生服务车投入使用至今,他们已为3万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提供了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为满足更多夜间患者及双职工家庭就医的需求,他们还将社区卫生服务车增加到3辆,并开通了热线电话,居民不论白天还是夜间,只要拨打这个电话,四方区医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便会在半个小时内赶到患者的家中。截止到目前,这个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车已出诊16600次,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广大群众及病人的需求。
如果说开出社区卫生服务车是青岛市四方区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第一步,那么,随之而来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点,以及组建“寻呼医生”队伍,正是他们将这项工作全面铺开、向纵深延伸的又一重要举措。
早在第一辆社区卫生服务车开出以后不久,四方区医院便在整个辖区内,建起了1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点,抽调了数十名医护人员在服务点“坐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1999年秋季,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出了一大新鲜事:四方区医院1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点上的数十名医生全都配上了传呼机,号码向附近的居民公布,居民有医疗需求,只要打一个传呼,医护人员就会及时赶到现场服务。这是全国第一支“寻呼医生”队伍,也是当时被全国不少媒体报道过的“片儿医”。从1999年至今,四方区医院的“寻呼医生”已为4000余名患者提供了呼叫服务。
都说山东人爱争第一,当记者跟四方区医院院长余波谈到这个话题时,他说:也许我们在工作中“碰”上了几个“全国第一”,但这决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是在进行中小规模医疗机构改革试验,在探索中小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路子,“争第一”不是我们的目的。
拓宽服务领域,使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向纵深发展——开全国医疗机构先河,医院办起了托老院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城市中许多中小医院的病员严重不足,医护人员和病房大量闲置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青岛市四方区医院的决策者们十分明白这一点。只不过,他们没有像一些医院那样,或是将空置的病房租出去,或是拉几个江湖郎中搞“联营”。而是审时度势,继续在社区卫生服务上做文章———几年间,他们在下属的两个门诊部建立起两个集医疗、康复、托老为一体的社区托老院,专门收治完全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这,又一次开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先河。
近几年间,城市中的各类托老机构发展迅猛,竞争也可谓激烈。然而,由于四方区医院办的托老院与众不同———其工作人员全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以,他们的托老院创办之初,便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当然,他们的托老院确实与众不同,他们按照病房模式进行管理,24小时监护,及时发现病情,早预防、早治疗,既减轻了老人的痛苦,延长了老人的生命,又减轻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受到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另外,他们还针对一些老人更愿意在家中接受医疗服务的状况,在托老院中延伸出了“家庭托老病床”,由托老院选派业务过硬的医护人员开展上门服务。
目前,四方区医院的两所托老院,收住着60余位老人。这两所托老院已建立了40多张“家庭病床”。
构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激活一潭死水——小医院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找到了“位置”,做出了大文章
青岛市四方区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救”,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这,也许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经过几年的发展,四方区医院已构筑起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这个网络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托老、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为一体,以医院为中心,7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1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点为补充,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这个运行机制的形成,彻底激活了医院的一潭死水:过去,这个医院的数百名医护人员和职工,大部分人员是“闲人”;而如今,随着工作岗位的增多,加之医院同时进行了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系列改革,“闲人”没有了,职工们的心思都用到了服务上,医院的声誉提高了,门诊量随之与日俱增,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如今,四方区医院已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日,能为我们带来何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