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兴省,首先必须先兴科教,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基础教育作为科教兴省战略的奠基工程,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当记者就黑龙江省如何做好基础教育这篇大文章采访省长宋法棠时,宋法棠省长开宗明义。
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宋法棠省长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结。自到黑龙江省省长任上以来,他多次深入到贫困、边远的县乡中小学了解情况,调查研究。针对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入厕难”的问题,他一次就拿出省长专项基金800万元用于旱厕改造。宋法棠省长介绍说:近年来,黑龙江省基础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全省已在94%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控制率在1%以内。全省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98.78%,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96.64%。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不断发展,中等教育不断改革,使其结构趋向合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由1995年的40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4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995年的25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32万人。大中城市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大胆改革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支撑了“普九”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黑龙江省在农村教育改革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和场所建设,
涌现出一大批农科教结合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中小学网点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省共投入4.78亿元,建设中小学校3176所,新扩建校舍面积86.7万平方米,使得教育的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统一。与1990年相比,黑龙江省人口的文盲率由10.96%下降到5.1%,低于全国8.72%的平均水平,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每万人口中高中毕业生数由1173人增加到1386人。但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看,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是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薄弱,有些地方教师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放;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学生的负担太重。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宋法棠省长认为,一是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他说:在办学体制改革中,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2条的指导思想,大胆实践,大胆探索。既要负起政府应负的职责,又要重视市场机制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方面,改革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二是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要通过调整实现中小学校布局合理化、条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把方便学生上学与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不搞“一刀切”。三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宋省长强调要认真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宋法棠省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他说,首先要认真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据了解,截止到2001年9月末,黑龙江省累计拖欠教师工资2.7亿元。对此,宋省长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下决心保证不发生任何新欠,尽快彻底解决陈欠。要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各级政府的“一把手”作为解决教师工资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凡因措施不得力而导致拖欠教师工资的,要追究相应责任。省政府已组织人员逐县检查核实,对确有困难的将给予补助。其次是要尽快解决全省24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问题。省政府将按照中央财政补助1∶1的比例,安排危房改造资金,今明两年总计2.4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农村校舍危房改造。改造后的校舍使用寿命必须在50年以上。对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将提供免费教材,各地中小学校也要允许贫困学生租借课本,并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除统一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各地各学校一律不许向中小学校乱摊派和搭车收费。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各级领导,要时刻不忘江泽民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宋法棠省长告诉记者,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黑龙江省要从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正确处理眼前政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急功近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切实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