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由此我国旅行社业走向全面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旅行社业是我国旅游业中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领域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旅行社的利益,但也造成我国旅行社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散、小、弱、差”的状况,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近万家旅行社年营业收入的总和抵不上美国运通公司一年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也不及日本JTB的二分之一。而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不及世界旅游业“巨无霸”美国运通公司规模的1%。为适应对外开放,国家旅游部门虽然出台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但由于门槛较高,开办者甚少。据了解,在我国目前9000家旅行社中,合资旅行社只有8家试点单位,作为首都的北京也只有2家。加入WTO后,依据承诺,国外有实力的大旅行社将逐渐进入我国旅游市场,他们将利用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优质的服务品质,抢占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吸纳优秀人才,这无疑都将对我国尚属弱小的旅行社业产生极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饭店业首先开放并取得成功,相比之下,旅行社业被保护了20年仍发展不快,这使旅行社行业形成了“开放促进发展”的共识。旅游界人士认为,旅行社开放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外旅行社的服务品牌、销售网络、企业商标、促销能力,增加国际客源;二是借鉴国外企业好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技术,促进旅游企业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形成国际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经营体系。加入WTO后,我国有实力的旅行社企业应充分抓紧5年的过渡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对此,中旅总社副总经理郑勇军认为,国外一些大的旅游企业所谓规模大,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仅仅是不动产有多少等,而是相当精干。比如运通公司,它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产品,以及对分控方如酒店和航空公司进行选择,其总部更像是一个管理中心、智囊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它的代理商队伍遍及世界,负责将运通设计好的产品卖出去。他们把旅游产品搞得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分工明确,流水线作业,这就是国际通用的“代理商制”。他认为这也是我国打造规模化旅游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的。据郑勇军介绍,今年中旅总社收购的旅行社可以达到20家,将来的目标是要控股20家省级旅行社,并将在全国划分2个销售区域,形成几个中心点进行全国性的营销。
有专家认为,进入WTO后,市场是完全放开的,这对我们也是有利的因素,人家可以进来,我们当然也可以走出去。我国成规模的旅行社可以在国外设立独立的法人公司,与当地的航空公司、酒店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经在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的双向开放战略,积极探索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旅游资源和两个旅游市场,把产业链及资源配制的范围扩大到海内外。在今后5年,上海将积极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构筑“大中小”、“国私外”、“高精尖”各个层面的跨国公司群体和梯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及港澳台地区,联手设立海外连锁经营企业,在占领国际旅游接待服务市场上有所起步,并凭借自身优势发展专业连锁经营。
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外企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后,必然要从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需要来考虑经营运作的本土化,将会同我国的企业争夺旅游人才,从而引起旅游从业人员流向待遇和工资收入较高的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国有旅游企业必须进行自身的体制改造。旅游行业人员流动较大,跳槽现象较频繁,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一种较紧密的维系手段,因此国有旅行社要尽快进行企业的体制改造,尽快转化国有股的物质成份,使之成为股份制企业,让企业的骨干在企业中都拥有股份。这样每一个骨干在企业中既是经营者也是所有者,他们对企业就不仅只是一个员工,同时也是企业的主人,并和旅行社形成了一种资产关系,这种资产关系是维系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就留住了人才,巩固了人力资源。
人才分流应该是暂时的和局部的,有许多情况是可以转化的。我国旅游饭店业在开放之初也曾出现过人才流向合资饭店等问题,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许多人才又流回中资饭店,并成为这些饭店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资饭店成为中资饭店高级管理人才的基地,整体提高了饭店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一些大型旅行社的负责人则表示,国内旅游企业的优势在于人才、销售网络和文化,企业今后将会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给员工创造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天地,并想办法使员工的价值得到合理的体现,对特殊人才许以高薪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