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国臣教授 “没想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开宗立派地创立了少林文化学;没想到洋洋洒洒47万字的巨著是在任郑州市委副秘书长和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这样繁忙的岗位上写就的;更没想到《中国少林文化学》是他的第25本著作。”这是记者近日采访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张国臣后,得出的三个“没想到”。
出生在嵩山南麓的张国臣,自小耳濡目染少林文化,并从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二年级时,他利用暑假徒步考察了嵩山少林地区37处名胜古迹。大学四年级时,他已编写出《历代名人嵩山诗选》、《嵩山》等两部专著和《泉水丁冬》等一批探讨嵩山文化的专著。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国臣一方面愈加痴迷于少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也愈感自己知识的不足。1982年,在河南大学留校任教的张国臣开始了自费游学求教的历程。为解开嵩山地区10公里之内佛、儒、道三大文化并存发展之秘,他来到北京大学“三松堂”,成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入室”弟子;为了弄通道家思想史,他叩开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姚雪垠的家门;为搞清中国禅宗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他啃着面包在成交臧克家门前求见。张国臣说:“一代大师们的教诲,为我日后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林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河南大学任教的7年间,他完成了《中国文化之最》、《中国艺术之最》、《少林诗词》集注等20多部专著,获河南大学科研奖。
业绩的突出引起了党组织的关注,1988年,33岁的张国臣被任名为郑州晚报社社长,后又任郑州市委办公厅主任、郑州市委副秘书长和省政研室副主任等职。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任务常常压得他抬不起头,但他对少林文化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步。张国臣说:“最苦恼的是,零碎的时间常常使刚打开的思路就得停止。”为了保证有完整的时间读书、思考,他曾一连3个春节闭门谢客,曾累得晕倒在书房。疲劳、疾病,甚至爱人、女儿的流泪劝说,都没有让他放下手中的笔。终于,在张国臣40岁时,一部拓荒性的研究巨著《中国少林文化学》终于面世了;千年古刹和嵩山少林文化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掀开一角。他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东周时期城市输水的“三通”、“四通”陶水管;他把女皇武则天登嵩山所投的“金简”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片;他从清朝初年的中岳《庙会图》找到古代商品经济的“备忘录”;他对历代少林跌打救治秘方中的中国医学进行了科学总结,厘出中华医学文明发展的脉迹。
《中国少林文化学》一面世,便引起了学术界、旅游界和海外的极大关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著名作家李、知名学者余秋雨等都给予高度评价。于友先称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研究了中岳嵩山少林寺一带古往今来的文化现象,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构成了一门学问。”认为其“在区域文化研究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去年,《中国少林文化学》获中南12省优秀图书奖,今年9月,又获得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对于外界的赞誉,张国臣总是谦虚地说“过奖了!过奖了!”但事实上《中国少林文化学》的社会影响确实在与日俱增。前不久,美国明尼苏达州华人学术联谊会看到该书后,特意聘张国臣为学术顾问;郑州市政府为张国臣颁发“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河南省还立项将该书拍成12集的电视文化风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