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剧场歌剧探索歌剧大市场

2001-12-19 来源:光明日报 谌强 我有话说

自12月1日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公演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在让人始料不及的几乎场场爆满的情形下连演了10场,深受歌剧爱好者和音乐专家好评。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歌剧舞台上,这种以小剧场形式表演的歌剧,《再别康桥》是第一部,相对于该剧在艺术创作表演上的成功,专家们更看重它为歌剧未来发展带来的启示。

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演出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对歌剧演出大市场的积极探索。全剧以林徽音、梁思成、徐志摩以及他们的师长和朋友泰戈尔、胡适、金岳霖为主线,诗意地再现了一代优秀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爱情和友谊。剧中角色、乐手及指挥,包括AB角在内仅十余人,却在歌剧演出市场中走出了一条令人关注的新路。

音乐理论家刘诗嵘说,对于中国歌剧的建设,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像《阿依达》、《图兰朵》那样的大歌剧才是歌剧,其实那些歌剧是歌剧中的一种,《再别康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歌剧舞台上,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李六乙说,《再别康桥》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歌剧走进了小剧场,我们现在的歌剧演出太少太少而相同的面孔太多太多,小剧场的实验性、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这些特质,为歌剧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而且更加平民化,更贴近观众。

歌剧理论家居其宏说,有些人迷恋歌剧创作演出的大投资、大制作和大场面,在台上搞人海战术,造成很大浪费,而歌剧艺术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在原水平上徘徊,形式上也不能突破古典大歌剧的模式,《再别康桥》以这样一种样式出现,为中国歌剧今日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契机和启迪。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鹏海用“别致、雅致、精致”来概括他观看《再别康桥》后的感受,他说《再别康桥》是从中国歌剧目前的实际出发而创作出来的,中国歌剧今天的生存境况不景气,离群众越来越远,而《再别康桥》试图摆脱这一非常艰难的局面,不搞大投资、大制作和大场面,找到了一条新路。如果成功,用这种方式搞歌剧,现在难有歌剧可演的歌剧院可以分成很多小分队,到群众中去演,对于歌剧、歌剧院和歌剧观众,都是好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