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1至10月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6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居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首位;实现利润84.1亿元,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24.39,同比分别增长7.2%和8.7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北京市经委主任金生官认为,北京工业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年均提高十几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66.9%。今年1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170亿元,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67.5%。
调查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与工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核心地位,认真解决关系它发展的全局性问题。首先为工业经济重新定位:把知识经济定为发展方向,一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过去“小、散、重”的工业体系,提升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群体,左右开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优、都市产业更发达;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制定40多项政策法规,为高新技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引进外资、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嫁接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扩大高新技术来源;四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建设高技术实验室、中试基地、融资担保体系和孵化器网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五是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近4年来,北京地方财政投入的科技创新经费年均增幅超过77%,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担保规模达到16亿元。如此多管齐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并催生出一批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的中小型企业,1998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增幅一直高于工业增长率,销往海外的高新技术产品利润率始终保持全国冠军地位。
北京于1998年开始把知识经济定为工业发展方向,当年就颁布了《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及产品目录》,在发展中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等5个重点领域。按照产品销售收入排队,电子信息产业高居榜首,在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中占7成以上。北京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通讯设备、计算机生产基地,在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力地巩固了全国电子产品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的地位。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对于北京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关村背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群体,区域内基础和应用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工作互相衔接,国际范围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商务活动十分活跃,整个中关村兼备创新、网络、合作、市场导向、示范带动多种功能。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仍然是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国际高技术商业中心和国际创新信息中心,以及研究开发基地、教育培训基地、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实现的。1998年以来,中关村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快速成长,技术收入一直名列全国53个高新区榜首。
工业结构调整促使“创新细胞”更加健全。它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北京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前期发展令人满意,而且后劲相当有力。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增加研发投入、设置研发机构、加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觉行动。R&D经费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0%以上;在大中型企业中,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经占到95%,年销售额收入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这些企业的创新意识、运行机制和市场观念,对传统产业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